乳果糖与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钱君
[导读] 目的:本文主要对两种治疗模式应用在产科收治的黄疸患儿中探究其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两种治疗模式应用在产科收治的黄疸患儿中探究其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200例本院在过去一年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均被确诊为黄疸),经随机抽样方式将研究的患儿分成2组,对照组在临床治疗期间施予其常规(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治疗,实验组在临床治疗期间给予其除了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还加用乳果糖进行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经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差异,组别关于结果的分析有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在产科临床中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期间应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其治疗状况,可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有效率;乳果糖;常规治疗;枯草杆菌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出生后的第一周的新生儿中,约三分之二的足月新生儿发生黄疸,60%的足月新生儿、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发生黄疸胆红素负荷或胆红素清除率降低等症状。临床将以下危险因素引入作为黄疸的决定因素(包括母亲和新生儿的危险因素),如新生儿的年龄、种族、Rh血型、母亲疾病、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营养、排便频率、出生创伤[1]。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200例本院在过去一年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均被确诊为黄疸),本文旨在对两种治疗模式应用在产科收治的黄疸患儿中探究其应用价值,研究如下文详述:
1.研究资料
1.1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200例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患儿,经随机抽样方式将研究的患儿分成两组。实验组胎龄36-39周,平均胎龄(37.67±4.19)周。对照组胎龄34-38周,平均胎龄(380.46±14.88)周。患儿接受相应的检查、症状综合确诊为黄疸,患儿、家属在治疗前已了解治疗方案、治疗风险,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的研究结果主要基于已经对比、分析两组年龄之上展开,两组资料相关指标的对比无差异,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具有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儿进行常规的蓝光照射+碱化血液+肝酶诱导剂注射常规治疗外,对照组在临床治疗期间施予其常规(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治疗,药物应用剂量,每次0.15克,每日三次口服;实验组在临床治疗期间给予其除了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还加用乳果糖进行治疗,每次2毫升乳果糖,每日三次。两组均进行连续6天的服用治疗,结束后进行总有效率的比对。
1.3指标的观察
若在此次治疗之后,新生儿在进行胆红素检查中指标未超过225umol/l,则可将本次治疗纳入显效的范畴之内;若在此次治疗之后,新生儿症状检查中显示症状缓解,且在进行胆红素检查中指标已降至225umol/l,则可将本次治疗纳入有效的范畴之内;若在此次治疗之后,新生儿在症状检查中未改善,且在进行胆红素检查中指标仍明显超过225umol/l,则可将本次治疗纳入无效的范畴之内。
1.4统计学研究
下文的结果在进行分析时,主要基于2组数据在软件SPSS22.0所获取的数据,结果在进行分组计数分析时将(n%)作为结果的表达形式,在结果进行组别间计量资料分析时将(x±s)作为结果的表达形式,不同的数据表达方式均需要核对、分析才可进行文字论述。2组在进行数据核对时以P并发症的预防。并发症的预防。值范围<0.05作为判定标准,如结果2组数据对比之后P值范围小于0.05,则此次研究中数据之间的差异大,对比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经过本次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之后,实验组所获取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差异,组别关于结果的分析有意义(P值范围<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的比对和分析


3.讨论
80%的健康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一定程度的高胆红素血症,然而,只有5-10%的新生儿需要治疗以防止损害或治疗黄疸的原因。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病因有母乳喂养、血型不合、溶血或胆红素代谢途径中酶的遗传缺陷等[2-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多为生理性良性,然而一些严重的病例可能发展为严重和永久性的长期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和管理是必要的,重症新生儿黄疸可采用光疗、药物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换血等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如果不治疗,可导致慢性胆红素脑病,并有永久性神经发育迟缓,症状和体征是不可逆转的。且大多数黄疸患儿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在临床中蓝光治疗为最佳的方式,但在文献之中若患儿的总胆红素明显超过225umol/L时,则仅可降低一半的总胆红素。乳糖果为人工合成药物制剂,在服用之后不会被胃吸收、小肠分解,可直接经过原形状入结肠,于结肠中双歧杆菌、粪球菌以及乳酸菌进行分解出乳酸和醋酸,以减少未结合的总胆红素[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经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差异,组别关于结果的分析有意义(P值范围<0.05)。概而言之,在产科临床中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期间应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其治疗状况,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蔡金美.母乳性黄疸应用茵栀黄颗粒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02):43-45.
[2]付书旺.LED蓝光照射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21):104-105.
[3]胡永艳.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1):3887-3888.
[4]王威,谢春山.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及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0):154-156.
[5]孟维合,种宝贵,孟佳,等.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治疗婴幼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的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30(08):511-5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