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效果研讨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张丽娟
[导读] 目的:就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摘要:目的:就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在其治疗中实施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治疗。结果:宫外孕患者接受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后,其治疗效果呈良好趋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结论:在宫外孕的治疗中,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方式发挥的作用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宫外孕;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0例),在基于不同治疗方式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最大的为36岁,年龄最小的为21岁,中位年龄为28.5岁,平均停经时间为(43.5±5.4)d;观察组年龄最大的为34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中位年龄为28岁,平均停经时间为(42.9±5.7)d。在研究开始前,已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征得了他们的同意。通过对患者年龄、评价停经时间等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没有发现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在实际的治疗中,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氨蝶呤治疗,主要内容: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甲氨蝶呤,剂量为50mg,每天一次,连续治疗五天。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的第三天和第五天,要对患者实施血β-HCG浓度的检测,如若第五天的β-HCG的浓度高于第三天,就需再次对患者注射甲氨蝶呤。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方式,具体内容:指导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每次剂量为50mg,每天两次,连续治疗五天;甲氨蝶呤的用法参照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嘱患者不可有性生活,不可做剧烈的运动,定期检测血β-HCG浓度,认真进行记录。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针对两组宫外孕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相关医务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其用药后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合理评估治疗效果,共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维度,显效: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其血β-HCG浓度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对患者实施B超检查后,没有观察到腹部包块;有效: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其血β-HCG浓度改善明显,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对患者实施B超检查后,可观察到包括有缩小至50%;无效:经相应治疗后,患者的血β-HCG浓度有所升高,甚至较治疗前,包块有所增大。
(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数据的处理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P<0.05表示满足了统计学条件。
2、结果
(1)治疗效果
观察组在宫外孕治疗中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后,患者治疗效果呈良好趋势,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而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对照组则相对较差,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数据间呈现的差异明显,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见表1。
表1两组宫外孕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不良反应
观察组宫外孕患者接受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后,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对照组则相对较差,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数据间呈现的差异明显,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见表2。
表2两组宫外孕患者不良反应几率比较

3、讨论
在临床妇产科中,宫外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又被称之为异位妊娠,以腹痛、停经、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为主要症状,病因复杂,与输卵管炎、手术、胚胎缺陷、辅助生育技术等有直接关系,主要是指患者的输卵管腔及其周围组织有炎症反应,从而引发输卵管堵塞,抑制了卵子的活动,促使卵子着床于宫体腔外,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1]。通常情况,在此病的治疗中往往采用的是保守治疗方式,不会损伤患者的生育能力,而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就是最为常见的,前者主要发挥着抑制患者体内四氢叶酸、RNA及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可导致胚胎细胞逐渐凋亡,进而脱落,但如若只是单纯的应用,效果往往很难达到理想化,这主要是因为剂量过大,会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而过小则会则无法充分发挥药效;后者是一种抗孕激素,能够有效的与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孕酮激素分泌,排除胚胎游走,适用于催经止孕、引产等治疗中。两组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2-3]。
通过本研究可发现,观察组在宫外孕治疗中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后,患者治疗效果呈良好趋势,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而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对照组则相对较差,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数据间呈现的差异明显,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说明,在宫外孕的治疗中,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方式发挥的作用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莉娜,杨丽萍.联合运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8(32):177-178.
[2]付瑶,杨玉森,梁秀坤,等.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23(5):630.
[3]杨成芬,危秀蓉,殷显霞.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5(72):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