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降低急诊科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 薛丹 杨明
[导读]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降低急诊科实习轮转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降低急诊科实习轮转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建立品管圈、确定主题、对急诊科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后,急诊科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对降低实习轮转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效果较好。【关键词】品管圈;实习护士;针刺伤
   Quality control ring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the incidence of acupuncture injuries in internship nurses at emergency department. Xuedan.363hospital,Chengdu,Sichuan,6100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C activities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cupuncture injuries in internship nurses. Method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heme,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ntern nurses needling injur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to develop corrective measures to compare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ect .Results  After carrying out QCC activities, the incidence of acupunctur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0.01). 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cupuncture trainee better effect,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ternship nurse; acupuncture injury既往研究结果显示,约80.6%的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伤[1]。急诊科实习的护士,由于她们临床经验不足、实际操作不熟练、心理素质不稳定,且急诊科处于特殊场所等特点等更易发生针刺伤。我院为降低急诊科实习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对实习护士进行品管圈管理,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进行总结,现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方法
1.1成立品管圈小组 
由于实习护士轮转快,科室实习期间不长(3-5个月),具有分批性(3-4批/年)等特点,品管圈的建立有其特殊.由急诊科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负责主持整个活动的各项相关工作,轮转的实习护士作为组员参与品管圈活动;由护士长担任督导员,负责督促小组活动按计划进行;由另外一位主管护师担任专项培训员,对所有圈员进行品管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目的、活动步骤和方法等。每一批次护士实习护士到科室后就开展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和品管圈的教育,使其成为圈员;实习结束出科后进行理论,实践和品管圈知识的考核;对于新旧实习护士的轮转,每一批次实习护士完成圈员工作的交接。

1.2主题选定 
2014年3月1~15日为选定主题阶段。针对本科室存在的问题或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评价。主要根据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可行性原则及圈能力,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选定与工作成效有关的各种问题。由圈员对选定的问题分别以1~7分进行评分,由低分到高分给予排序,最后确定圈主题为“降低急诊科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见表 1

1.3 拟定计划 运用甘特图制定了具体的活动计划表,活动时间为 2014 年 3 月至2015年 3月,共 12 个月。
1.4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为充分了解科室针刺伤的现状,圈员自行设计“实习护士针刺伤主要原因调查统计表”, 活动前1年(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分三批到急诊科有32名护士,共发生59起针刺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4%;32名护士累积工作天数为3968天,即每位护士在当天的工作中有1.5%的概率会发生针刺伤。回顾问卷调查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急诊科实习护士(入科时问<1年)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导致针刺伤的各项原因中,整理治疗后物品占44.1%,意识狂躁患者操作占20.3%,回套针帽占13.6%,处理医疗垃圾占8.5%,配置液体时占6.8%,整理利器盒占5.1%。见图1.
品管圈成员采取头脑风暴法,根据人员,材料,制度和管理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制作实习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鱼骨图分析(图2)。
图1 改善前实习护士针刺伤分析柏拉图




图2.实习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鱼骨图
1.5 目标设定
  根据目标值 = 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 改善重点 ×圈能力) ,其中圈能力是通过对实习时长、学历、年龄三个方面进行计算,最终得出圈能力值为 6。根据公式计算出:目标值( 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184%-(184%×6%×27%) = 181%。

1.6对策拟定及实施
1.6.1人员方面  (1)加强对实习护士的岗前培训,除对实习护士进行专科理论和操作培训外,更需加强对自我防护知识及针刺伤危害性的学习;(2)督导员加强对实习护士针对本科常用类型针头处理技术的培训,每日晨间床边交接班时提问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标准预防等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圈长及专项培训员时刻强调标准预防掌握和考核。(3)加强对特殊患者的管理:一部分病情比较特殊,不能主动配合护士操作的患者,特别对意识不清、醉酒躁动患者,在操作前应多名护士配合,常规进行约束,同时采用安全型留置针(可自动回缩针头)进行穿刺,确保操作安全。
1.6.2材料方面  针对利器盒放置太低、不方便护士操作的现象,我们改装治疗输液车、制作与利器盒配套的利器盒架,安装在治疗车第一层的侧面,安装外出出诊与家庭病房用的小利器盒,方便利器在使用后能及时投入锐器盒。严格规定利器盒装到2/3时必须更换;督导员和圈长等及时监督,不定期抽查实习护士对设备的使用情况,使护士养成规范使用利器盒的习惯。
1.6.3管理与制度方面  ①制定教学管理费制度严格带教尤其是监督护生杜绝回套针头及针头不及时准确扔进利器盒的现象,捡拾针头必须用持物钳。②加强实习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教育,建立职业防护安全检查制度与职业暴露处理流程。③处置间及治疗室张贴医疗垃圾分类标识以提高护士的警觉。④配足护理人员,减轻工作量,减少护士因繁忙着急而引起的针刺伤。⑤建立和完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时上报并对其运用管理工具进行原因分析。

1.7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数资料主要采用卡方(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急诊科实习护士65名。其中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品管圈活动前)共有实习护士32名,年龄18~22岁,平均20±0.5岁,平均每人工作124±30.2天。2014年3月~2015年2月(品管圈活动后)共有实习护士33名,分3批次到我科,(依次人数为11人,11人,10人),实习时长为3-5个月,年龄18-21岁,平均19±1岁,平均每人工作130±24.3天。两组实习护士平均年龄及平均工作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品管圈期间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的变化
通过品管圈活动,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活动前32名护士,32名护士发生59起针刺伤事件,发生率为184%,累积工作天数为3968天,即每位护士在当天的工作中有1.5%的概率会发生针刺伤。而开展品管圈活动后,33例护士发生28起针针刺伤事件发生率为84%,累积工作天数为4290天,每天发生率降低至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导致针刺伤的各项原因中,整理治疗后物品针刺伤最常见,两组分别占44.1%(26人次)和53.6%(15人次)。各类不同原因比较中,两组在整理治疗后物品和回套针冒导致针刺伤的发生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和p=0.043,见表2)
表2.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3.1 品管圈可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急诊科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次数明显高于活动后,主要原因为整理治疗后用物不小心,或给意识狂躁患者进行操作时,经验不足,防护措施不到位;回套针帽、处理医疗垃圾、操作不规范等。2014年3月始,通过对实习护士开展品管圈活动,圈员们不断完善操作流程,规范操作,使工作更有序化、标准化。实习护士整理治疗后用物、回套针帽、处理医疗垃圾、操作不规范等所致的针刺伤显著低于活动前。在各类不同原因中,整理治疗后物品和回套针帽导致针刺伤的发生率在两组实习护士中差异较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在QCC品管圈活动中,小圈成员发生过或讨论过的针刺伤可对其他成员有警示和借鉴效果,。
3.2品管圈可提高实习护士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QCC品管圈活动,有助于调动实习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执行力[3]。实习护士作为圈员,有较强的品管圈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感,自觉地参与到品管圈的管理和活动中,也自觉的参与到科室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圈员间的互动,品管圈工作的交接等,她们可以挖掘自身的潜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通过对品管圈的主题的确立,对存在问题的发现和总结和改进,也提高了圈员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