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肌功能障碍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王彦琳
[导读] 目的:探讨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治疗过程中行盆底肌训练+盆底电刺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治疗过程中行盆底肌训练+盆底电刺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按照所采取的训练方式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单一组,每组分别为100例。单一组仅行盆底肌训练,综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盆底电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盆底压力的改善情况。结果: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94例(94%)显著高于单一组74例(74%),两组治疗前的收缩压和静息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组的收缩压和静息压均高于单一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行盆底肌训练+盆底电刺激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压力,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和确切。
【关键词】盆底肌训练;盆底电刺激;产妇;盆底肌力;康复治疗
         托衬盆底结构,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阴道的紧缩度、尿道括约肌及直肠括约肌是盆底肌肉的作用的正常功能。由于妊娠期性激素及松弛素的变化,使得腹壁松软、骨盆关节软化、产道松弛,伴随着胎儿的增大,盆腔脏器给盆底的综合压力方向由非孕期指向骶骨为主转为孕期指向盆底为主,盆底结构因肌张力减弱而使肌纤维受压变形;会阴侧切也直接破坏和影响了盆底肌肉张力;严重时会伴有妊娠晚期及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便秘、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1]。这类生理性损伤如不能及时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妇女盆底功能不良变化会持续加深,导致不易恢复的子宫脱垂、膀胱和尿道膨出、直肠膨出、尿道内括约肌关闭不全、尿失禁等,从而不得不手术治疗,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通过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产后女性盆底肌力的变化,探索其改善的程度,为妇女产后生活质量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 1月-2020 月1月我院妇产科诊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 200例,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入院均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孕周≥16 周,胎儿情况符合分娩要求;(2)两组均无妊娠合并症、胎儿宫内发育异常等疾病;(3)产妇产后无恶露不尽及会
1.2康复治疗方法:
        观察组:选择法国PH EN IX 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点刺激和生物反馈交替治疗模式,电刺激由 50 H z开始,逐渐增加至 100 H z,循环刺激阴道及盆底附近肌肉,改善肌肉弹性,唤醒肌肉收缩。30~60 m in/次,治疗 3 次/周,10次为 1 个疗程。治疗周期以随访肌力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为标准。
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指导患者每天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盆底肌收缩每次至少持续10 s,放松5 s 后再重复,每天锻炼3 次,每次坚持10 min。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 3. 1 盆底肌肌力测定评价标准 采用法国 PhenixU4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分别检测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Ⅴ级:盆底肌肉收缩持续 5 s 及以上;Ⅳ级:持续 4 s;Ⅲ级:持续 3 s;Ⅱ级:持续 2 s;Ⅰ级:持续 1 s;0 级:持续 0 s。


   1. 3. 2 尿失禁分级评价标准[2] Ⅰ度:在大笑、咳嗽或打喷嚏时偶尔见尿液溢出;Ⅱ度:在日常生活(如性生活、走路或爬楼梯)时有尿液溢出;Ⅲ度:在站立时有尿液溢出;Ⅳ度:无论站立或者卧床均有尿液溢出。
  1. 3. 3 子宫脱垂分级评价标准 Ⅰ度轻型:子宫颈口距离处女膜缘小于 4 cm;Ⅰ度重型:子宫颈口已至处女膜缘,自阴道口可窥见子宫颈。Ⅱ度轻型:子宫颈已自阴道口脱出,但子宫体仍留在阴道内;Ⅱ度重型:有部分子宫体自阴道口脱出。Ⅲ度:子宫颈与子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
    1. 3. 4 疗效评价标准[3] ①盆底肌收缩力改善疗效评价。有效:肌力提高 2 个级别及以上;无效:肌力无变化。②子宫脱垂改善疗效评价。治愈:脱垂分级降为 0 度;显效:分级下降Ⅰ度;无效:分级无变化;治愈加显效为有效。③尿失禁改善疗效评价。治愈:无尿失禁;显效:分级下降Ⅱ度;无效:分级下降Ⅰ度或无变化,治愈加显效均为有效。④性生活改善疗效评价。问卷调查性生活的满意度,根据问卷结果评价性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由不满意到满意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 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盆底肌肌力治疗后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3讨论
        盆底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疗法,具有无副作用、不影响人体正常肌肉肌力收缩,风险小且无后遗症的优点,其疗效得到国内外妇产科学者的一致认可[4]。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妇产后生活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医师开始重视产后盆底肌力康复训练的价值。因此,产后产褥期定期常规检查盆底肌力,按时进行康复训练,可以降低产妇产后各种并发症情况,有效改善产妇产后家庭生活和工作秩序[5]。能够通过改善盆底肌肉收缩频率,提高收缩次数,延长收缩时间,逐渐恢复受损肌肉弹性和收缩强度,改善盆底肌肉和神经的生理功能。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有助于促进女性骨盆塑性,减少和预防盆底各种产后并发症情况[6]。本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多集中于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开展之前。结果显示在盆底肌肌力、子宫脱垂、尿失禁、3个方面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 <0. 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与 Rivalta 等[7] 的研究结果相符。再次证明了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意义。综上所述,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可增强盆底肌肌力,明显的改善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1刘玉湘.?探究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护理效果.诊断学,2018-07.
2桑利利,1,杨莉,2.?盆底康复训练理疗仪应用于子宫盆底脏器脱垂中护理效果评价.临床医学,2019-12.
3杨红莉.?探究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全切术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比较.临床医学,2019-03.
4覃丽锦.?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围术期护理.中医学,2013-12.
5李敏.?探讨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卫生事业管理,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