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8例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通过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79例患者。对照组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研究组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两组疗效予以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前列数水平、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采取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
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期间、行经前后腰部、小腹周期性疼痛,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晕厥症状,在青春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1]。以往,对于原发性痛经多采取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避孕药治疗,但整体疗效较差,不良反应率较多,不利于疾病预后。因此,本次研究将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并对其疗效予以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8例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通过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79例患者。对照组年龄范围在16~3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35±1.59)岁,病程时间为4个月~8年,平均时间为(2.35±1.45)年;研究组年龄范围在17~3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19±1.65)岁,病程时间为5个月~9年,平均时间为(2.41±1.51)年。对两组资料予以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布洛芬缓释胶囊(厂家: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文号:国药准字H10900089)治疗,用药次数1天2次,服药剂量1次0.5g;研究组则采取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方剂由干姜、川芎、小茴香、五灵脂和没药各10g、延胡索、当归、赤芍各15g、官桂6g、蒲黄12g组成。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增加药物剂量,伴有乏力或腰酸症状添加杜仲10g、枸杞10g;腹胀或者乳房胀痛则添加青皮、郁金和川楝子各10g;而腹泻症状则添加代赫石和12g、半夏12g;月经量少、血块多,添加牛膝15g、莪术10g;手足不温、冷汗淋漓者,添加制附子6g;月经持续时间较长,添加大黄6g、生地黄15;肢体沉重添加仓鼠10g、羌活8g和茯苓15g;经行不畅、伴有血块,添加桃仁、红花各10g;腰膝酸软添加桑寄生、杜仲各15g;恶心呕吐添加吴茱萸6g和半夏15g;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者,则添加细辛、附子各6g。全部药物用水煎煮,取药汁400ml,1天2次,1次200ml。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血清前列腺素水平和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前列腺素水平包括PGE2(前列腺素E2)、PGF2α(前列腺素F2α)。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标准,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反之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血清前列腺素水平与VAS评分对比
对照组PGF2α为(36.79±2.31)ng/L、PGE2为(27.01±1.38)ng/L,VAS评分为(4.37±1.31)分;研究组PGF2α为(27.09±2.48)ng/L、PGE2为(29.57±2.61)ng/L,VAS评分为(2.24±1.02)分。两组比较结果依次为(t=125.438,p=0.000)、(t=7.707,p=0.000)、(t=11.403,p=0.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原发性痛经在中医学中属于妇人血气痛范畴,以寒凝血瘀证较为常见,因寒湿凝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阵发性绞痛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2]。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但整体疗效一般,无法改善疾病预后。因此,逐渐对该疾病采取中药药剂治疗。
在诸多痛经类型中,寒凝血瘀症原发性痛经较为常见,因素体阳虚、进食生冷食物,导致寒邪入侵,气血运行受阻,引起小腹疼痛难忍。而少腹逐瘀汤是由干姜、赤芍、小茴香、五灵脂和蒲黄等多种药材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3]。且方剂中不同药物其疗效有所不同,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之功效;五灵脂具有利气散瘀之功效;干姜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蒲黄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延胡索具有镇痛和活血之功效;川芎属于阴中阳药,与赤芍联用,具有散滞调经的效果[4]。再根据患者不同症状添加药物,腰酸、乏力等症状,添加枸杞、杜仲,可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呕吐、腹泻者添加代赫石、半夏,则具有祛湿止泻的作用。诸药联用,则能散寒暖宫以及活血化瘀。据现代药理学显示,少腹逐瘀汤还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前列腺素分泌,抑制人体外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少PGF2α水平,缓解痛经症状[5]。并且,在痛经中使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于子宫平滑肌痉挛还能起到收缩作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和血液循环。因不良反应症状少,镇痛效果满意,还能避免患者对芬必得等西药产生的耐药性,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VAS评分和血清前列腺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采取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效果满意,可有效缓解痛经,改善疾病预后。
参考文献
[1]杨玉兰.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 2018, 034(004):16-17.
[2]喻先容, 李思. 少腹逐瘀汤加味结合痛经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ET-1,NO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淮海医药, 2019, 37(02):91-93.
[3]于杰, 卢巧毅. 少腹逐瘀汤加减沐足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 034(012):1531.
[4]刘瑜, 高修安, 卿璐芝. 中药内外合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 034(006):657-658.
[5]张荻. 穴位埋线加扶阳罐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029(00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