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一共收治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76例,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剖宫产组46例,阴道分娩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头位梗阻因素、新生儿Apgar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组的头位梗阻因素多为持续性枕后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而阴道分娩组的头位梗阻因素多为产道异常、持续性枕后横位、肩难产,两组头位梗阻因素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产妇均顺利娩出新生儿,剖宫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的围生儿并发症(胎儿窘迫、新生儿颅脑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明确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影响因素,及时确诊头位梗阻性难产,及时进行剖宫产分娩,可显著降低头位梗阻性难产对围生儿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头位梗阻性难产;持续性枕后横位;宫缩乏力;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头位梗阻性难产属于产科常见难产病症,也是产科高发的一种难产病症。临床多通过剖宫产、阴道分娩两种方式帮助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娩出新生儿,从而减轻难产造成的不良后果,保住母婴生命[1]。但有研究[2]发现,早期确诊头位梗阻性难产,及时辅助难产产妇通过剖宫产娩出新生儿,可有效减少产妇的产后并发症,也可有效减少围生儿的产后并发症。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究分析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一共收治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76例,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患者均为女性,其中剖宫产组46例,阴道分娩组30例。剖宫产组46例患者的年龄在21岁至36岁,平均年龄是(28.87±4.17)岁;孕周在36周-41.5周,平均孕周是(38.8±1.2)周;其中初产妇有17例,经产妇有29例。阴道分娩组30例患者的年龄在21岁至35岁,平均年龄是(28.29±4.15)岁;孕周在36周-41周,平均孕周是(38.5±1.1)周;其中初产妇有10例,经产妇有2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剖宫产组46例在确诊头位梗阻性难产后,立刻准备剖宫产分娩,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下段制造横切口,帮助产妇娩出新生儿。
阴道分娩组30例在确诊头位梗阻性难产后经产妇、家属同意后进行阴道分娩,在高直前位时加强产妇宫缩,徒手转变胎儿方位,骸前位第二产程延长后,给予低位产钳辅助生产,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则旋转胎儿方位,然后进行产钳术、胎头吸引术、阴道助产术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的头位梗阻因素:持续性枕后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肩难产、胎头移动、巨大儿等。
1.32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出生5min、出生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
1.33两组新生儿的围生儿并发症(胎儿窘迫、新生儿颅脑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头位梗阻因素对比
剖宫产组46例的头位梗阻因素为持续性枕后横位(21例,占比45.7%)、宫缩乏力(11例,占比23.9%)、产道异常(8例,占比17.4%)、肩难产(4例,占比8.7%)、胎头移动(1例,占比2.2%)、巨大儿(1例,占比2.2%),而阴道分娩组30例的头位梗阻因素为产道异常(10例,占比33.3%)、持续性枕后横位(8例,占比26.7%)、肩难产(6例,占比20%)、产道异常(3例,占比10%)、胎头移动(2例,占比6.7%)、巨大儿(1例,占比3.3%),两组头位梗阻因素比较有差异(P<0.05)。
2.2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
两组产妇均顺利娩出新生儿,剖宫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分)
.png)
2.3两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剖宫产组的围生儿并发症(胎儿窘迫、新生儿颅脑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
表2 两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讨论
头位梗阻性难产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主要是因为产妇自身压力过重、胎儿胎头位置异常、产道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导致[3]。头位梗阻性难产是指胎儿头部先暴露出来,但因为各种因素互相作用,导致胎儿的头盆不对称,影响产妇顺利分娩,增加产妇的分娩阻力,进而诱发头位梗阻性难产。临床有研究[4]指出,宫缩乏力、持续性枕横位或是持续性枕后位等因素导致胎儿的头骨出现变化,导致胎儿头部与骨盆的适应性不符合,在子宫口发生机械性梗阻,导致胎儿胎头旋转的阻力增加,延长产妇的禅城时间。若不及时对头位梗阻性难产进行有效处理,极有可能造成宫颈出血、继发性宫缩乏力,加强分娩难度,威胁母婴生命安全[5]。
由上可知,明确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可减轻难产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梓箬.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5):36,55.
[2]黄明芳.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24):23-24.
[3]王倩,王建春.超声检查在头位梗阻性难产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78-80.
[4]史寒飒.经产妇难产危险因素和病理妊娠情况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4):3707-3709.
[5]倪丽.探讨肩难产的高危因素,产程特点,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