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科院内感染应用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新生儿科于2019年1月~2020年接受的11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干预,对比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新生儿科实施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效果显著。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
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易出现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问题,导致新生儿对细菌、病毒的抵抗力明显降低,易受到致病菌侵袭,引起感染发生。调查发现,新生儿占院内感染人群中较大比重,属于高危群体,因此,加强对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通过对新生儿科护理细节进行规范,可减少护理细节疏漏,预防感染发生[1]。我院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对新生儿科护理操作细节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干预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抽取我院新生儿科于2019年1月~2020年接受的11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分组,对照组55例新生儿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日龄1~14d,平均日龄(12.68±2.48)d,其中早产儿16例,极低体重儿14例;观察组55例新生儿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日龄1~14d,平均日龄(12.87±3.49)d,其中早产儿17例,极低体重儿12例;两组新生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管理,具体方法:①基础护理: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调整室内温湿度,定时通风换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科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处理,床单、地面应用含氯消毒液清理。监护仪、呼吸机等抢救器械使用后,应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以75%酒精擦拭电线、连接线。利用高压灭菌对呼吸机内部管道进行处理,管道连续使用7d后应更换1次[2]。②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制度:病房、护理车、治疗车等处均需配置快速手消毒液,开展各项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均需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或者采用快速干手消毒液处理手部消毒。护理期间必须佩戴口罩,每隔4h更换1次。护理操作期间利用一次性手套、吸痰管进行护理时,均需严格按照护理标准操作开展,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应按照标准进行更换,做好回收处理工作。③控制外源性感染:严格控制家属探视时间,患有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家属禁止进入病房探视,做好解释工作,避免护患纠纷发生,告知家属探视时注意事项,以防交叉感染发生[3]。针对已经存在感染表现的患儿,开展前瞻性监护,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护,体温升高患儿及时给与降温护理,体温超过39℃患儿体温测定时间为4h/次,体温恢复正常后,体温监测频率为1~2次/d。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对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数资料根据,采用χ2值检验,以SPSS24.0软件系统处理,P值<0.05,有统计差异。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感染率对比差异明显,特别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明显较低,比较值P<0.05。
表1 新生儿感染率对比(n,%)
.png)
3 讨论
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管理,是重视日常护理服务操作的细节管理,明确护理职责,发挥各岗位职责。细节规范化管理的有效开展,可使新生儿科全体护理人员重视院内感染防控工作,提升防控意识,对自身日常护理操作行为进行规范[4]。清洁不当导致物品表面、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微生物、病毒,护理人员接触物品表明后再开展护理操作,使得物品与空气成为微生物传播的主要途径,在细节规范化护理模式下,不仅要重视科室内物体表明清洁,也需加强对设备导线、导线等日常不常清洁部位的清洁消毒工作,因此加强病房清洁消毒处理,有效切除院内微生物传播途径,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新生儿感染中医源性感染是高危因素,医护人员由于需要开展多项护理操作,护理过程中需要触碰较多物品,导致医护人员的手成为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与新生儿接触时也需做好手卫生护理,正确佩戴口罩,有效控制微生物、病原菌传播。加强洗手设施设备的配置,加强手卫生管理,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意识[5]。探访人员若患有呼吸道疾病、皮肤科疾病,在探视过程中可将病原菌带入病房。因此,护理过程中严格控制院外人员探视,以免病原菌进入到新生儿诊室内,降低院外病原菌导致感染事件发生。应向患儿家属告知病房探视规范,获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有效落实探视制度。结果证实,观察组新生儿的感染率明显降低,其中早产儿感染率、极低体重儿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新生儿科自实施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模式后,有效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特别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伟玉,李跃娜.护理人员手部卫生认知、执行和效果与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183+193.
[2]占裕香.发育支持护理在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院内感染中的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02):238-239.
[3]周慧丽,陈晓君,陈青.新生儿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20,37(01):55-57.
[4]吴丹丹,李玲燕,刘云霞.精细化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价值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12):1494-1496.
[5]张胜男.精细化护理干预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4):4571-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