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  陈辉  
[导读] 目的:探究新生儿低血糖监测与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低血糖监测与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300例入组研究,于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开展血糖监测,以动态随机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新生儿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评估两组新生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作血糖监测,及时开展早期护理,可改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提升新生儿家长对低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监测;早期护理干预?
引言
低血糖是新生儿当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致使其在正常与病种新生儿当中均可发生,因此其在诊断及早期针对性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一部分低血糖临床表现明显的新生儿会出现多汗、脸色苍白、反应迟钝等现象,葡萄糖作为人体大脑发育及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低血糖的产生不仅仅影响新生儿大脑发育,还对造成脑部不可逆损伤,致使对其产生严重后遗症,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早期针对性预防与干预治疗对降低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部分学者提倡对新生儿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其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300例入组研究,于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开展血糖监测,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状态,入选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以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男女比87:63,平均胎龄(38.15±0.84)周,平均体重(2621.21±21.62)g,分娩方式:自然分娩74例,剖宫产76例;观察组:男女比81:69,平均胎龄(38.45±1.21)周,平均体重(2618.64±18.64)g,分娩方式:自然分娩72例,剖宫产78例;对比两组病例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血糖监测
患儿入院后应使用微量血糖仪对其足跟毛细血管进行微量血检测,用于血糖筛查。若血糖浓度较正常值低,则应采集静脉血复查,确定诊断准确率。确诊为低血糖后应每1h复测1次血糖,直到其恢复正常水平。若患儿为顽固性、持续性低血糖,则应进行胰高血糖素和血胰岛素等检查,评估其有无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若新生儿为高危低血糖者,则应于出生后3、6、9、12、24h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低血糖情况。
1.2.2早期护理干预方法
①病情观察: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低血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若有一般表现为体温低、反应能力低以及拒奶等,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惊厥等症状,基于此,护理人员应有效的掌握新生儿低血糖的特点,若发现有可疑点,应及时对新生儿的进行血糖监测,以减少对其脑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坏。②输液控制:在改善新生儿低血糖症状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若速度过快,将导致新生儿发生高血糖症状,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利用微电脑来严格的控制输液速度,同时,由于体重较低新生儿的胰岛素功能发展不完善,致使其对葡萄糖溶液的反应机制不灵敏,导致将增加患儿发生反应性高血糖情况的几率,所以,在给予患儿相应的输液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根据患儿的体重来作为给药依据。


1.2.3治疗干预方法
当发现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应立即给予患儿剂量为2~4mL,浓度为25%的葡萄糖溶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入,注入速度为1mL/min,并于2h后对患者的血糖指标再次进行检测,若复查时患者的血糖指标仍<2.2mmol/L时,应给予患儿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直至患儿的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
1.3观察指标
监测两组新生儿的血糖浓度,包括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以问卷调查法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当分值在90~100区间内时评价为非常满意,当分值在70~89分区间时评价为满意,评分在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浓度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改善效果更理想,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2.2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干预后,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值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儿在剪断脐带时,其血供停止,机体内会持续分泌胰岛素,而新生儿的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较低,无法敏感调节血糖激素,加之生理或病理因素影响,极易导致低血糖情况。长期、持续且反复的低血糖会严重损伤患儿的神经功能,甚至会遗留后遗症。临床不建议为该病患儿进行药物治疗,认为科学的血糖监测与早期护理可纠正低血糖情况。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通过足跟血检测和静脉血检测方式确诊病情,为低血糖患儿行动态血糖监测处理。其针对患儿的病情程度确定监测项目和时间,可避免疾病恶化。早期护理干预的目的是纠正低血糖表现,防止并发症,缩短病程。其中,合理喂养可尽早为患儿开奶,并科学喂食糖水和配方奶,可最大程度上避免或缓解低血糖症状。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患儿的喂养困难等症状,并有效区分低血糖和其他原发病的临床症状,及时进行升糖治疗,避免损伤患儿的神经系统与脑部功能。正确用糖能够根据患儿情况确定给糖方案,保证治疗安全。由于早产儿与高危儿的胰岛素活性偏低,胰岛细胞未发育完全,其对葡萄糖的深入反应不具有高灵敏性,若伴有感染或缺氧情况则无法高效利用和清除葡萄糖。因此,应控制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治疗,避免患儿出现RHG。而脂肪乳等补充治疗可为鼻饲患儿提供高能量脂肪酸,满足其对脂肪营养的需求。患儿的体温中枢调节功能较差,对外界的适应力较低,在受到寒冷刺激时易导致低血糖情况。应为患儿进行足跟部护理和保暖护理,确保采血操作的无菌性,并保证温度适宜。
孕妇在妊娠期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关健康宣教工作,提升孕妇的认知水平,对孕妇各项指标进行密切关注,监测孕妇的血糖变化,尽可能降低剖宫产分娩,进而从源头上避免新生儿低血糖现象发生。新生儿娩出后,应及时做好新生儿血糖监测工作,避免低血糖对婴儿大脑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加强对新生儿的血糖指标监测,及时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可通过合理喂养,病情观察等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并控制低血糖发生,使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大幅提升,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廖柳华,林俊荣,卢莉敏.新生儿低血糖与早期神经发育迟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刊,2017,52(2):61-64.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51-2052.
[3]钱晨,杨爱君.73例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12):100-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