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少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有效护理方案研究   卞杰维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卞杰维
[导读] 目的:探析减少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有效护理方案。
        【摘要】目的:探析减少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有效护理方案。方法:选取60例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护理的ICU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其中,观察组n=30例,实施护理专案干预,对照组n=30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ICU重症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 ICU 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ICU重症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护理专案护理干预应用于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明显缩短ICU 重症患者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与入住 ICU的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护理专案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价值
由于机械通气属于一种侵入性治疗,ICU重症患者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旦发生会给本来就虚弱的重症患者带来致命威胁,因此,ICU监护室护理人员必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度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就针对降低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有效护理方案展开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护理的ICU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对其应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标准,且排除不利于研究准确性的其他影响因素。其中,对照组,有2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阶段在 28 ~ 75 岁,平均(49.96±6.24)岁,观察组,有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阶段在30~76岁,平均(49.27±6.1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化,可以对比研究, (P > 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含,常规吸痰、胸部物理治疗、加强人工气道、呼吸器管路清理,每周进行呼吸机管路更换、无菌操作 ( 预防交叉感染 )、营养支持及口腔护理等。观察组实施护理专案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强化病房环境无菌管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设一个利于患者康复与治疗的优质无菌环境,加强对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规范管理,定期做好病房的卫生打扫与设备、空气的消毒工作,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开展,将感染源阻断,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2)强化对患者的检测工作。由于机械通气属于一种侵入性治疗,ICU重症患者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此,在重症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呼吸机运作状态的观察工作,尤其是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征象进行细致定期检测观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干预,防止病情恶化。
(3)强化心理干预。患者入住,ICU后,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每一例病例基础资料、家庭背景、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的了解与掌握,并依据患者的实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通,通过与患者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中深入的焦虑与顾虑,并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给予帮助,积极引导,对治疗较为悲观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以综合运用听音乐、与患者聊天鼓劲等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活动形式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负面情绪。
(4)强化基础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结合口腔酸碱度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强化对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首先,合理调节气囊压力,保证压力维持在25 ~ 30mmHg,最大限度的减少气囊上滞留物聚集,以减少患者误吸状况。其次,加强人工气道温湿化,根据患者痰液情况,除了呼 吸 机 本 身 的 加热湿化外,可以遵医嘱给予患者雾 化 吸 入人工湿化,以此来实现对 痰 液的有效稀释,保持气道湿润。再就是加强吸痰护理,按需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最后,加强对患者不适症状、呼吸机对抗及意外拔管等风险的评估与观察,及早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征象,给予预防性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 ICU 时间、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以及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1.4统计学意义
数据处理使用 SPSS 20.00 软件,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 t 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ICU重症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 ICU 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 <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d,±s)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观察ICU重症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详见表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s)

3、讨论
通常情况下,进入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患者基本需要通过接入呼吸机进行辅助机械通气,以此来帮助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予以呼吸支持。在临床医学表现中,将应用呼吸机通气治疗48h后至拔管后48h内所产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称之为 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诸多研究结果都证实合理的 VAP 预 防 性 护 理 干 预 措 施 能 有 效 预 防 VAP 发生,基于此,本文就针对降低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有效护理方案展开探究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ICU重症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 ICU 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ICU重症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由此表明,护理专案干预应用于ICU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明显缩短ICU 重症患者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与入住 ICU的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少虹,蒋燕新,黄桂玉.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6):917~918.
[2]周新荣,代莉莉.ICU 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医疗装备,2018,31(4):191~192.
[3]周松红.护理干预对ICU 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产生的影响.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6):4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