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李萍 傲腾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李萍 傲腾
[导读] 目的: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摘要】目的: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方法:针对我院儿科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内接受的50例患儿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把他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个组别平均各要25例患者,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对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潜在原因进行有效探究并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防范对策。结果:通过研究能够看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根源主要体现在:在服药的过程中不够科学得当,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了解,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风险防范意识,护理人员的资源,专业度不够完善,并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配合等等。通过对比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等相关指标,都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儿科疾病患者而言,在护理实践中有效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这样能够使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有效降低,为患儿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管理服务,这样可以使患儿的护理满意程度充分提升,使其尽快恢复,这种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对策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儿科进行护理的时候,很可能发生多种不良事件,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着重把握不良事件的具体发生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此使不良事件得到充分的规避,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儿科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接收的50例患儿进行分析和探究,现在针对具体内容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儿科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内接受的50例患儿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把他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个组别平均各要25例患者,其中男患儿和女患儿的比例为24:25,年龄5个月~11岁,平均3.46岁。针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展开对比和分析,不能看出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对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潜在原因进行有效探究并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防范对策。
1.3观察标准
对患儿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管理之后,有针对性的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所呈现出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等相关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针对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数据,有效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 2检验,P <0.05表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从对比分析中,我们能够很明显的看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所涉及的原因主要有:在服药的过程中不够科学得当,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了解,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风险防范意识,护理人员的资源,专业度不够完善,并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配合等等。在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着重把握相关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护理策略。

在观察组患儿中所有患儿都有效恢复健康,没有不良事件出现,而在对照组25例患者中,有20例恢复效果比较良好,护理满意程度为80%,有4例患儿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16%,这样能够充分确保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程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相关情况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改善,p<0.05。
3讨论
针对儿科处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充分看出,所涉及的原因和对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沟通不足。
儿科护理工作十分特殊,所涉及的对象是年龄比较小的特殊群体,他们缺乏应有的自制力和自理能力,对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和自控意识。护理人员如果在护理的过程中没有和患儿以及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于患儿的具体情况不能充分了解,极有可能导致某方面的风险隐患,从而产生不良事件。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着重做好交流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充分把握患儿的具体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3.2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欠缺。
因为患儿的护理实践中,相对来说比较特殊,医护人员要具备相对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业务水平过关,同时要耐心细致,无微不至,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而从实践情况来看,很多护士往往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患儿哭闹不止时,对其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担,护理人员缺乏耐心细致的护理与态度,没有责任心或者缺乏热情,都有可能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出现。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着重针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再教育,使其具备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加强护理技巧的提升,保持亲切热情的态度,以此为患儿提供相对应的护理服务。
3.3儿童护理工作有比较重的负担
压力巨大,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儿科护理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因为患儿没有相对应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在打针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风险隐患。针对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就需要加强技能,掌握儿童的心理,学会自我疏导和缓解,确保各项护理操作符合规范和要求,用药科学合理,操作规范,避免某种程度的漏洞或者疏忽,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使患儿及早恢复健康。
4结论
综上所述,从整个研究过程中能够有效看出,为了使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有效降低,就需要进一步有效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这样能够使患儿的护理满意程度,护理质量显著提升,减少不良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具备高质量的服务技能和业务水平,建立更系统完善的查对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提升患儿和家属的依从性和配合程度,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策略,这种方法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后续的临床实践中大范围的推行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马俊丽.浅谈儿科患者心理与护患沟通技巧[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7,2(04):379-381.
[2]唐富春.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护论坛,2017,8(02):166-167.
[3]张瑞霞.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8(01)
[4]李斌霞.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174例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5):766-767. 
[5]黄海茹. 儿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7(4):98-100.
[6]王旺红. 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及相关因素回顾性调查分析[J]. 医药前沿,2016,6(34):299-300.
[7]刘颖慧. 神经内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中国民间疗法,2019,24(12):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