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排痰护理在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李丽
[导读]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围术期排痰护理在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围术期排痰护理在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胸外科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6例。常规组行常规自主排痰护理,研究组则同时进行辅助排痰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术前排痰量、术后排痰量以及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前排痰量、术后排痰量均多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自主排痰护理的同时为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辅助排痰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前、术后排痰量,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围术期;排痰护理;胸外科
引言
在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在临床中的意义显著,给予患者术中及术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排痰护理是胸外科护理法方式之一,胸外科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穿支气管堵塞等情况,会影响患者通气,出现感染,引发肺部并发症。因此,在围手术期采取排痰护理对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现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外科需排痰患者72例参与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为72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收治的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6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9例,女性观察对象17例,年龄22~70岁,平均(35.3±2.7)岁;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8例,女性观察对象18例,年龄22~71岁,平均(36.1±3.1)岁。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值>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手术治疗前,无1例肺部感染、肺不张;临床检查、治疗以及护理记录完整;均在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研究书;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手术严重感染者、意识障碍、神志不清、手术前心肺功能严重障碍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1.2护理
1.2.1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
术前应经常督促和帮助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鼓励病人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训练器等以加强胸、膈呼吸肌肌力,改善呼吸功能,为有效咳嗽做准备。下面介绍腹式呼吸,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下降到最大程度,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屏气1~2s,呼气时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4~6s。指导患者每天做3次,每次10min。呼吸功能的训练最大限度地动员全部吸气肌和呼气肌主动收缩,特别是占吸气功能80%的膈肌主动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促进排痰。
1.2.2术后
如术前的护理,及继续对患者禁烟宣教。另外:①根据患者手术不同情况,给予固定切口、引流管置入。必要的稀释痰液、解除气管/支气管痉挛的药物治疗,酌情应用敏感性抗生素治疗。

②保持合理的体位:患者术后回病房后、未清醒前,应使其平卧位,头转向一侧(利于排痰、咯出痰液);协助患者翻身;待患者清醒后,可酌情改为半卧位。③深呼吸及有效咳痰训练:深呼吸训练要点是嘱患者胸部肌肉保持放松,收缩腹部深呼吸,口唇呈口哨状,将气体慢慢呼出吸入。也可鼻部深吸气训练。有助于氧气更多的进入肺泡。术后咳嗽可使手术切口处疼痛,协助患者有效咳痰训练,有助于清除附着于气管和支气管管壁的分泌物便于咳出痰液。切口疼痛时嘱患者用手轻按压伤口绷带处,或以软抱枕减轻疼痛。
1.2.3疼痛护理
当患者咳痰、咳嗽时,由于引流管触碰到胸膜或伤口局部的牵拉,引起疼痛。为了减轻咳嗽的疼痛和减少切口张力,告知患者在咳嗽的一瞬间用力按压住伤口,以减轻伤口张力和振动,使疼痛减轻。一般病人术后带有镇痛泵可维持48~72h,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另外,可多听一些轻音乐,转移注意力,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2结?果
2.1两组术前排痰量、术后排痰量对比:研究组术前拍痰量、术后排痰量均多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研究组肺不张发生率为2.78%,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8%,常规组肺不张发生率为16.67%,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89%。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胸外科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其肺部出现炎症引发较多的痰液,如果肺部痰液未得到及时的清除,会堵塞支气管,呼吸不顺畅等,出现肺水肿、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胸外科患者采取围手术期不同排痰护理十分重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排痰,及时的帮助患者将痰液排出,恢复肺部功能,减少肺部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目前,对于神志清晰的患者一般采取常规自主排痰模式,鼓励患者自主排痰,及时的将呼吸道中分泌物清除。围术期前开展排痰工作可能会出现咳嗽反应,有助于排痰,但是术后大部分患者会感觉到疼痛,未达到有效的排痰效果。而辅助排痰护理措施中包括有气管压迫咳痰、振动排痰机等方式。其中,气管压迫咳痰,取半卧位,通过拇指刺激喉部软骨1~2cm处,有利于自主排痰,减少肺部分泌物,降低肺不张的情况出现。振动排痰机的应用,开展有效叩击,促进支气管内液化痰顺利的排出,缓解肌肉紧张感,提升护理舒适度。总而言之,针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在自主排痰的同时加强辅助排痰护理,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旭.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胸外科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2):162-164.
[2]孙哲.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32):231-232.
[3]毛金环.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术后患者排痰效果和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89-290.
[4]江金治,吴文裕,王冰冰.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针对性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227-4228.
[5]王璐,张楷悦,修艳丽.综合呼吸功能护理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6):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