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护理在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贾月珑
[导读] 目的:以扩张型心肌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连续性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以扩张型心肌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连续性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后,实验组患者37例,接受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37例,接受常规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评价连续性护理模式的先进性。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阶段,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能够取得理想效果,该护理方法能够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连续性护理;扩张型心肌病;心理衰竭;生活质量

前言:扩张型心肌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早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室扩大,随着疾病发展,会出现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包括乏力、疲劳、胸闷等。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干预。我院在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期间,采用了连续性护理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满意,详细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本组患者入院时间2018年2月-2019年9月,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7例,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68.16±4.95)岁。对照组患者37例,男26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42±5.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可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的临床指标,并采用体位护理模式,协助患者保持良好体位,取头高脚低位,改善呼吸状况,控制静脉回流;强化用药护理,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在用药后认真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做好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连续护理干预,方案包括:(1)确定连续护理细节。科室护理人员利用晨会等时机,认真学习连续护理干预的相关细节,并采用科室内小组讨论的方法,护理人员彼此交流经验,构建完整的连续护理的基本实施路径。(2)连续健康宣教。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对于加快症状改善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每天在查房期间都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在患者刚入院时,健康宣教以疾病的发病机制、预后等为切入点,深化患者对疾病认识;入院三天后的健康宣教以心理干预为主,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遵照营养师、医师建议控制饮食并参与体育锻炼。(3)连续性行为指导。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行为进行指导,指导患者积极避免疾病的各种诱因,加快症状改善。在患者住院期间,主要避免劳累,劳累可能直接引发恶性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叮嘱患者尽量卧床;合并便秘患者应保证大便通畅,至少做到每日一便,避免因为便秘而影响冠脉循环血流。(4)连续性用药管理。临床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中通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法,在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例如洋地黄类药物的安全窗小,在患者用药后需要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或者中枢神经症状等,每次用药后护理人员都需要观察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保证安全。(5)连续性出院护理。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微信、电话等与患者建立持续性的沟通交流机制,定期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询问药物治疗效果以及血压等指标变化;认真回答患者有关于疾病的疑惑,提高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使用NUHA心功能分级情况统计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其中患者干预后临床症状基本消除,身体活动不受限等认为改善,否则为未改善。同时使用SF-36量表统计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项目包括日常活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等,取值范围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值检验差异;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卡方值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4.59%(3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7%(28/37),x2值=8.263,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资料见表1。
表 1 患者生活质量()

3.讨论
连续性护理模式是在个性化护理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护理方法,该护理能够为患者构建一套完整的、持续的护理干预方法,最终达到加快康复的目的。本文针对连续护理模式在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可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连续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该方法在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连续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针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需求,构建了一套完整且连续的护理干预手段,该护理方法能够连续对患者实施护理,使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更好的满足患者康复需求;同时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连续护理更加强调患者的反馈,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连续护理路径,所以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在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连续护理模式能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谷平平,王倩,郭淑娟,等.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01):97-98.
[2]肖琴.个体化护理干预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09):67-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