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策略在小儿心外科SICU患儿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SICU治疗的140例心外科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ICU综合征发生率、抢救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ICU综合征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抢救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策略在心外科SICU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心外科SICU;心理护理策略;应用
引言
随着医学科技越来越发达,心外科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相比保守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手术干预治疗是目前心脏外科治疗患儿的主要手段,但是,手术风险极高,手术治疗对患儿身会造成很大创伤,小儿心外科手术后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SICU病房主要用于心外科病情危重患儿的治疗和监护,SICU病房的患儿需接受多种强化治疗,机体抵抗能力低下,这些均给患儿造成一定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SICU治疗的140例心外科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1岁-8岁,平均(1.97±0.52)岁;对照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9月-6岁,平均(1.51±0.28)岁;所有患儿均符合SICU入住标准,均采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后进SICU病房3-7d,辅助呼吸6-24h;间隔缺损90例,动脉导管未闭36例,室间隔缺损12例;法洛氏四联症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手术类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做好病房管理、遵医嘱做好各项检查和用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①维护SICU病房环境。努力为患儿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尽可能关掉不用的仪器设备,将监护仪的声音调小;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放置的仪器尽量避开患儿视线,及时清理使用过的仪器,并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物,放置一些患儿喜欢和熟悉的物品,可适当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分散患儿注意力,以解除心理的恐惧感。②各项操作及用药尽量取得患儿配合或降低抵触情绪。对患儿说话要轻声、语气柔和,提升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操作时应沉稳、快捷、有条理。③情感支持。SICU内不允许家属陪同,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患儿,多安慰和帮助患儿,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当患儿病情出现变化时,保持态度沉稳,各项护理操作熟练运用,减轻患儿的恐惧,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提升患儿的心理适应性,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减轻不良情绪的刺激。④重视非语言交流。对于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较大患儿,无法进行有效的语音沟通,可指导其利用手势、表情来表述自身的不适及需求,让患儿使用点头、摇头、绘画卡等进行交流,及时满足患儿的需求,及时告知患儿何时能拔除呼吸机,尽量使患儿保持心态平和。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记录护理后ICU综合征发生率,采用中文版护理谵妄筛查量表(Nu-DESC)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儿抢救率及病死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率(%)表示计数资料,行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护理后ICU综合征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ICU综合征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P<0.05)。
2.3两组患儿护理后抢救率及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抢救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心外科手术患儿的痊愈离不开精心护理。尤其SICU先心病患儿病情危重,为了有效防止交叉污染,大部分是按照无陪护制度尽心护理,探视人员和时间均受严格限制,患儿身边缺乏亲人的关怀和照顾,因此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孤独心理,表现在情绪低落、沉默寡言、表情冷淡等。另外患儿面对疾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心理,由于对环境的陌生,看到医生忙碌的抢救等给人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在治疗过程中,多某些检查的多次进行,清酒设备的应用等,增加患儿的病情的恐惧感。部分患儿伴有呼吸困难、心慌、手脚出汗等临床症状,给患儿的心理状况和生理情况均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临床上,心外科手术属于常用的术式,但是由于术中麻醉、相关手术操作以及疾病自身等因素,患儿在手术后会出现营养不良状态,这就会显著地降低患儿的血浆蛋白水平,导致机体难以有效地吸收药物,并且也会出现排泄和代谢障碍,这就会对药物的血液动力学和治疗效果产生明显影响,所以,在心外科手术之后,要及时地对患儿进行全面护理干预,以维持其营养状况,提高其预后质量。
SICU先心病患儿均经历了心脏外科手术的强烈刺激,术后SICU病房复杂的环境也给患儿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儿的康复进程。当患儿术后在SICU病房清醒后,面对病房内紧张、忙碌的气氛,抢救和死亡场面频现,加上术后伤口的疼痛等均可引发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其次,SICU病房无法让家属陪同,导致患儿无法获得精神慰藉,加上各种仪器设备加身,使得心理的孤独感和沮丧感严重。因此,加强对SICU心外科患儿的心理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理护理的实施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针对患儿在SICU病房内强烈的孤独、恐惧、焦虑等情感制定个体化的护理策略,改善病房环境,增强沟通交流,尊重患儿意愿,熟练执行各项操作,并给予心理支持,从而有效缓解患儿的心理不适,提升治疗和护理的适应性,提高救治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ICU综合征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P<0.05);观察组护理后抢救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心理护理策略在心外科SICU患儿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率,提高救治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袁娜娜.性心理护理在心脏外科ICU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1):4031-4033.
[2]陈国风.心理护理策略在心外科ICU患者的实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2):74+77.
[3]刘放.心外科ICU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