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微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陆永芝 俞瑞娟
[导读] 目的:探究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心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中选择合理的100例,调查并分析所有患者出现失眠的情况及原因,并根据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统计并比较护理前后所有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统计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疾病、经济压力、心理原因等4种,进行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为环境、疾病、经济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护理对策

心内科治疗的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类疾病,其中,大多数疾病集中发病群体为老年群体[1]。心内科老年患者中,大多数均存在失眠的现象,长期失眠的情况下,患者的身体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免疫力会逐渐下降,情绪状态也会变差,使得治疗的效果变差,再次加重患者失眠情况,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急发甚至恶化[2]。基于以上内容,本院进行了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及护理对策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心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中选择合理的100例,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范围为58-80岁,平均年龄为(70.08±1.44)岁,疾病类型组成为:心功能不全患者28例,冠心病患者40例,高血压患者22例,心律失常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晓并批准本次研究。
1.2方法
根据本院自制的失眠原因调查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失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压力过大:担心疾病治疗不好;(2)经济原因:家庭不能承受长期住院及治疗的费用;(3)环境因素:不适应医院的环境;(4)疾病原因:因疾病身体具有不适症状而不能进入睡眠。
根据以上原因,本院对老年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
(1)心理护理: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入院时为患者仔细介绍医院的环境及相关的医护人员,消除其陌生与紧张感,以便于尽快适应医院环境。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情绪变化,并找出原因进行疏导,可以通过播放轻柔的音乐、认真倾听等方式进行,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2)环境管理:除入院初期的环境及人员介绍外,医护人员应注意患者的情趣爱好,可以一定范围内对病房进行调整,如添加盆栽、电视、贴画等元素,在整洁的基础上使病房趋于生活状态。除此之外,应安排医护人员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通风等处理,保持病房温度、湿度等适宜。
(3)睡眠干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其作息时间,并督促患者严格按照方案养成良好的、规律的作息习惯。睡眠前,可以通过安排患者倾听舒缓的音乐、进行疏导式的聊天或者是轻柔的按摩等方式使其情绪保持在较为稳定、平和的状态,利于睡眠。
(4)用药及饮食指导: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疾病的进展、药物使用方法、合理饮食方案等内容,使得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对治愈保持信心,以提高其治疗的配合度,改善治疗效果。
1.3指标判定
本次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所有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进行计量资料()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老年患者失眠原因情况
本次研究统计发现,心内科老年患者中,失眠原因最主要的因素为心理、疾病、环境、经济压力等四种,且心理因素的影响比重最大。如表1所示。
表 1 所有患者失眠原因情况[n,(%)]


2.2老年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情况
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即护理前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 2 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情况()


3.讨论
心内科老年患者容易失眠,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年患者自身身体机能有所减退,疾病康复的速度较慢,所以住院时间较其他年龄段人群更好,所需要承受的经济负担会增大,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二是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社会功能的原因,沟通交流等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从而影响治疗;三是长期接受治疗期间,老年患者容易对疾病治愈失去信心,进而消极对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变差,影响睡眠质量与治疗效果;四是心内科老年患者会因为疾病附带的部分并发症状,如心悸、疼痛等影响睡眠;五是医院中患者接触的人员主要便是医护人员与其他患者,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突发情况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影响睡眠;六是医院、病房的环境与家庭相差较差,且作息、饮食等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导致患者短时间内不能适应[3-5]。
本次研究发现,心内科老年患者中,失眠原因最主要的因素为心理、疾病、环境、经济压力等四种,且心理因素的影响比重最大,护理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即护理前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为环境、疾病、经济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韦节芳,武春晓,杨春燕,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心内科住院失眠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308.
[2]鲍冬儿.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04):85-86.
[3]许晶.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微[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5):121+124.
[4]陈佳.加强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失眠的护理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3):114-116.
[5]莫雪梅,刘秀容,代玉玲.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失眠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0):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