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刘小庆
[导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研究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需进行护理的新生儿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的方法,研究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结果 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和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病区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从而提高了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研究效果

在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危害是护理风险,护理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难预测性的特征[1]。因为新生儿病区通常实行混合性的管理模式,护理对象又具有特殊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有关于护理工作的风险和难度[2]。然而,风险管理是一种有效严谨的管理程序,它可以应对护理工作的风险,通过识别、评估和处理潜在或现有的护理风险,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降低对患者和医院造成的危害[3]。我院在新生儿病区护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需进行护理的新生儿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中男29例,女26例,出生孕周37.7~41.2周,平均(38.9±0.3)周;研究组中男30例,女25例,出生孕周38.0~40.1周,平均(38.7±0.2)周。新生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
1.2.2研究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全面分析新生儿病区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比如新生儿病区的护理工作操作多、新生儿无家长陪护、病情变化快、治疗用药剂量不同、起病急等问题,定期分析危险因素、护理现状和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完善护理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风险意识。②对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定制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加强对医院的感染管理,定期检测新生儿病区的仪器、空气和物体等微生物,定制新生儿病区有关于消毒感染的规定,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其中包括窒息复苏和急救演习等,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④对护理中的缺陷和问题建立补救机制,预防并避免护理中的缺陷及问题的发生率。⑤对护理文书的书写标准进行统一,从法律角度,严谨的书写并记录护理全过程,对于重症新生儿的护理记录,进行严格质量监督,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和护理问题的发生率,评价标准包括留置套管针脱出、脐部感染、臀红、溢奶误吸和抱错婴儿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做分析,所有数据当中,(%)类计数数据,行X2检验检测;(x±s)类计量数据,行T检验检测;P<0.05时,提示差异显著。
2结果
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和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缺陷和护理问题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伴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法律维权意识和健康意识也随之加强,现在,人们不但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提出了高要求,同时还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医院临床护理方法中,护理风险管理是极为关键且重要的[4]。在新生儿病房中,可以经常看到护理纠纷的发生,由于新生儿病房里的患儿大部分是病情危重、早产或者先天发育不全的情况,全部是初生到出生1个月内的新生儿患儿,他们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自身免疫力极差,病情复杂且变化较快,也没有家长陪护,护理人员如果没有仔细查对床头卡、患儿手圈腕带,忽视细微护理环节,那么就会出现潜在的护理风险,发生差错事故,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少部分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消毒规定,导致病房环境相对拥挤、通风不良、病房内用电负荷大、仪器设备多、室内氧浓度高和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风险[5]。然而,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完善,不断对护理质量进行改良更新,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进行增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应用相对的补救措施对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合理的解决。本文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和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必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病区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从而提高了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海清,朱玲珍.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科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18,12(A01):424-425.
[2]李索娅,刘权亮,王虹,等.基于时间单价制方法的外科病区护理人员工作量测算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4):72-74.
[3]冯嘉蕾,刘军,包艾荣,等.新生儿延迟断脐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053(002):144-148.
[4]黄蕊,李娅,韩晶晶,等.系统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8,025(006):574-577.
[5]胡靖琛,孙璇,李煜,等.基于DRGs的湖北省某医院护理绩效评价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35(5):376-3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