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刘菲菲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刘菲菲
[导读] 目的:探究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例,其中行常规护理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心理护理的43例患者为对观察组,起止时间为:2019.01-2020.02。对比两组并发症与护理前后的眼压、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结果: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总发生率为9.30%,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0.23%,有差异特性(P<0.05);两组护理前后的眼压、SAS评分比较,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前言: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患者的前房角突然关闭,继而眼压急剧升高的眼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可能与患者眼球的局部结构有关,而老年人群是该病症的常发人群,有明显的眼痛、视力下降,亦使患者新陈代谢功能发生异常,免疫力下降,且患者晶状体较浑浊,悬韧带松弛,导致晶状体前移、虹膜与晶状体接触面扩大、虹膜膨隆,导致前房闭角,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1]。临床常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易并发多种并发症,患者对病症治疗效果较担忧,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86例患者为例,分析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女各22、21例;年龄45-76岁,平均52.6岁。观察组男、女各23、20例;年龄42-77岁,平均5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特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检查,遵医嘱给予治疗,常规宣教。
   观察组(心理护理)包含:①入院护理:护理人员保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与病症相关知识,如治疗措施、注意事项等。通过语言交流分析患者心理状态,依据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从而缓解患者负面情绪。②健康宣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针对性的讲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症知识,给予患者鼓励,从而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帮助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配合度。③针对性辅导: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告知负面情绪对病情治疗的影响,促使患者自我调节,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取其支持。④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1d,护理人员再次行健康宣教,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回院复查,若有不适,及时回院处理。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并发症,包含角房粘连、前房积血、角膜内皮损伤。总发生率=(角房粘连+前房积血+角膜内皮损伤)/例数X100%。
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依据患者得分分为:正常(0-30分)、轻度焦虑(31-45分)、中度焦虑(46-60分)、重度焦虑(60分以上)。
③于患者入院与护理后测定患者眼压,并记录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分析组间数据,计量、计数资料以±s、率(%)描述,t、x2检验,P<0.05有差异特性。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比较
   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组间有差异特性(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比较[n,%]

2.2两组护理前后的眼压、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眼压、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眼压、SAS评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的眼压、SAS评分比较
(±s)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其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痛、头痛等,若不给予有效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均有一定的影响。但该病症病发较隐匿,无显著特征,且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随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临床护理需求,临床护理效果不佳[2]。而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提高多种方法,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促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
    本文结果中,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经心理护理,可及时告知患者病症知识与注意事项,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观察组眼压、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心理护理可有效疏导患者负面情绪继而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眼压,其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经心理护理干预,可从入院、宣教、出院等多个方面为患者提高针对性心理护理,有效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促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益于医生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同时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继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眼压,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症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艳.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6):182-183.
[2]熊燕.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6):187-189.
[3]马勇锋.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7):110+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