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韦臻妮
[导读] 目的:分析研究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方法以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10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选择对象,选择80例符合此次研究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参与此次研究,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增加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时间为(35.2±5.9)min、住院时间为(5.1±1.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结果均显示观察组更低(P<0.05)。对比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可大大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且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全面护理干预模式;产后出血量
产后出血是女性分娩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的情况。有调查研究发现约80%以上患者发生产后出血时都在产后2h以内,调查发现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产后出血在我国的发生几率约为2%左右,为提高产妇的分娩安全,促进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产后康复,除积极治疗外,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也十分重要[1-2]。此次研究将2017年4月-2019年10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宫缩乏力行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选择对象,并选择其中80例符合此次研究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分组护理,分析研究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方法以及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将2017年4月-2019年10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宫缩乏力行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选择对象,选择80例符合此次研究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参与此次研究,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②无其他妊娠合并症。③单胎足月妊娠。④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肝肾功能不全。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为(30.3±3.8)岁。孕周:36-41周,平均为(39.3±3.7)周。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为(30.2±3.4)岁。孕周:36-41周,平均为(39.2±3.4)周。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研究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产程监护、遵医嘱用药、病室环境保持等等,观察组则增加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模式:①心理干预,与患者积极沟通,安抚患者情绪,鼓励患者,增强其信心,促使其可以积极态度面对治疗。②对患者做好饮食干预指导,叮嘱患者进食的食物应以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纤维素的食物为主,避免产后便秘,同时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饮食上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因。③让产妇与婴儿尽早接触,尽早哺乳,以便促进催产素分泌,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促进宫腔积血的排出。④做好阴道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及时为产妇清理外阴部的血迹,在进行留置导尿管时应注意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因,以免发生感染,影响产妇康复。叮嘱产妇注意保持外阴清洁。
1.3观察指标
    ①产后出血量。②止血成功时间。③住院时间。④护理满意率:以自制表格调查,表中设满意、一般及不满意选项,对满意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0软件进行处理,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例(n)、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X2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后出血量、止血成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比较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止血成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提示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产后出血量、止血成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2.2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对比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两组护理满意率的对比

3讨论
    产后出血相对较为常见,其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若未能及时有效控制则会对母婴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如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等等,其中宫缩乏力是较为常见的原因。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时阴道出血量会明显增加,不利于产妇康复,甚至可能引起产妇死亡。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多因宫缩乏力导致剥离面上的血窦无法及时关闭,从而引起大出血[3-4]。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较多,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有明显提高。除积极治疗外有效的护理服务也会对产妇的康复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积极强化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全面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通过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弥补常规护理不足,最大程度满足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护理需求,从而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所实施的全面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心理干预来稳定患者情绪,通过饮食干预来提高产妇抵抗能力、避免便秘。通过实施母婴接触护理,尽早哺乳来促进催产素分泌,从而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通过实施引导护理来预防感染,促进产后康复。曾金香[5]的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止血成功时间为(37.25±3.92)min、住院时间为(5.28±1.4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严基俊认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产妇康复速度,促进止血。此次研究所得结果与其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35.2±5.9)min、住院时间为(5.1±1.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可见全面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可促进止血,促进康复。另外此次研究中也对比了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结果均显示观察组更低,分别为(153.7±9.1)ml、(175.5±13.6)ml,对比护理满意率也显示观察组更高,可见该种护理模式可减少出血量,且患者更为满意。
    综上所述,全面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可大大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且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资料
[1]陈秀花.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9,6(05):1-2+8.
[2]方翠.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3):3821+3816.
[3]潘明静.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表现及护理经验总结[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0):77-78.
[4]袁静.全面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6):191-192.
[5]曾金香.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8):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