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要点阐述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王铁艳
[导读] 目的:观察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要点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要点疗效。方法:我院急诊室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4例急性胸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均开展急诊抢救护理诊疗,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室诊疗护理12h后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相关观察指标数值均与入院时相比均明显改善且数值经统计学验证,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症室诊疗护理干预24h后总有效率高。结论:急性胸痛患者预后效果与急诊室护理干预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急诊室;急性胸痛;护理要点;疗效
急性胸痛属于急诊室较为常见的接诊疾病,绝大多数急性胸痛患者伴有血压升高、呼吸困难以及胸部疼痛等症状,而胸痛具体疼痛位置、疼痛性质均可有效反应疾病特征急诊室医护人员及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确诊实施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为总结急诊室急性胸痛护理要点,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室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4例急性胸痛患者预后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室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4例急性胸痛患者中男、女分别30例、24例,年龄/平均年龄为:22岁~75岁、(53.12±1.11)岁,病程/平均病程为:0.54h~3.23h,(1.02±0.22)h。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参考万学红、卢雪峰主编第九版《诊断学》中急性胸痛临床诊断标准确诊,后期有24例患者急性急性心肌梗死、有9例患者确诊不稳定性心绞痛、有6例患者确诊为稳定性心绞痛、有6例患者确诊为心包炎,有5例患者确诊为肺炎,有3例患者确诊为支气管炎,有1例患者确诊为肺栓塞。排除标准:(1)排除近3个月非首次急性胸痛入院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系统或神志疾病患者。
1.2方法
   急性胸痛患者进入急诊室后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生命支持并在生命支持下行专科诊治,如床旁超声、胸片等,急诊室主治医师借助相关检查结果迅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并下医嘱,护理人员遵循医嘱给药的同时配合急诊室主治医师开展临床抢救,急诊室护理人员护理要点如下:(1)急性胸痛患者到达急诊室后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表情、确定患者胸痛位置、性质以及胸痛程度,要做好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相关监测。(2)对于初步确诊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室护理人员应立即开通静脉通道给药,必要时需行静脉留置针操作、吸氧,以稳定患者病情。此外,急诊室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对于需行溶栓药物治疗患者应保障患者无活动性出血、无消化性溃疡且近期无手术史,且血常规相关数值正常。(3)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实施相关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应技术娴熟、态度亲和,同情患者的同时应尊重急性胸痛患者,给予患者言语安抚,从而缓解急性胸痛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缓解急性胸痛患者对急诊室诊疗护理干预的恐惧。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进入急诊室时以及进入急诊室诊疗护理12h后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相关观察指标数值变化情况,并随访比较患者急诊室诊疗护理干预24h预后情况,若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评率均恢复正常,胸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则表示治疗有效,有效率为:(有效例数/总受检例数)X 100%。
1.4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以(±s)表示的平均值计量数据,均应用t 检验,以(%)表示的百分数计量数据,均应用χ2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54例急性胸痛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相关观察数值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进入急诊室诊疗护理干预12h后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相关观察数值与进入急诊室时相比,数值明显改善。
表1  两组患者相关观察数值变化情况    [χ±s、n]


2.2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急诊室后诊疗干预24h预后情况,具体情况如下:54例急性胸痛患者中有53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8.15%。
3讨论
急性胸痛属于急诊室常见急症,临床多种疾病了导致患者胸部出现疼痛症状,急性胸痛若未及时开展急救诊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对症实治是十分重要的[2]。但是急诊室医师单纯依靠急性胸痛患者临床症状难以确诊,此外,急性胸痛患者在胸部疼痛的影响下,易对自身疾病诊疗效果产生疑虑,进入医院后对临床救护产生抗拒[3]。急诊室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一方面需严格遵循医嘱实施临床救护工作,另一方面应稳定患者情绪,协助急诊室主治医师完成临床救护工作,对此急诊室护理人员接诊后应迅速收集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指征,并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从而为急诊室主治医师准确判断胸痛患者疾病类型提供依据,并关注患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予患者言语安抚,从而缓解急性胸痛患者思想负担,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急诊室临床诊疗护理干预[4]。
本次研究显示54例急性胸痛患者进入急诊室护理诊疗干预12h后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各项生命指征明显改善,预后效果好。
参考文献:
[1]叶燕青.优质护理对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应用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8,32(48):118.
[2]张帅,崔云.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6):5111-5112.
[3]朱婷婷,许金凤.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73-74.
[4]门慧春.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9):155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