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孙钦龙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孙钦龙
[导读] 目的 研究分析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所收治的92例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未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观察组,每组人数均为46例。对骨科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对照组患者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有过血栓史例数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均显著少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治疗后,综合手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3%,显著高于机械药物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1.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科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分为自身因素(如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有血栓史)与手术因素(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因此,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应采用综合手术治疗方式,不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保持一个姿势,造成下肢血流不畅,从而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流动缓慢,呈高凝状态堆积在一起形成的血栓[1],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等,常伴有皮肤暗沉或发紫等现象,如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症状,不及时进行处理,容易造成患者行动障碍、血栓脱落等,病情危重时会引起肺栓塞、瘫痪甚至死亡[2],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因此,我院对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所收治的92例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未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观察组,每组人数均为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32±1.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24-47)岁,平均年龄为(35.5±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自身疾病情况、手术时间以及制动时间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记录,并对已经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机械药物组:口服阿司匹林50mg/d,并分2次服完,皮下进行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以及静脉持续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的混合液[3];综合手术组(即在机械药物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进行手术除栓术、置入下腔静脉过滤器等手术[4]。
1.3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日常生活能力基本能自理;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甚至病情加重,日常生活能力无法自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科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分析
   对照组患者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有过血栓史例数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均显著少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骨科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分析(n,X±S)

2.2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经过不同治疗后,综合手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3%,显著高于机械药物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1.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骨科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分析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大型的建筑与交通设施的建设,导致因外力作用造成骨科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根据相关数据显示[5],大多数骨科疾病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后需要卧床静养一段时间,易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症状,影响患者预后以及生命质量。而在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相对于普通的机械药物治疗,综合手术治疗更加具有优势,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有过血栓史例数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均显著少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治疗后,综合手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3%,显著高于机械药物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1.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骨科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分为自身因素(如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有血栓史)与手术因素(手术时间、制动时间),因此,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应采用综合手术治疗方式,不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明东.基于骨科创伤患者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因素及临床治疗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2):203+205.
[2]张立.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及临床治疗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9,28(06):65-66.
[3]罗鑫城.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与治疗[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5):25.
[4]王政.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6):5-6.
[5]吴卫国.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3):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