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 袁媛
[导读]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一共是我院收治的52例哮喘患儿,病例选取时间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自我护理评分、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观察组的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哮喘发作的识别及处理、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自我护理评分分别为3.17±0.47、3.38±0.56、3.65±0.98、3.37±0.91,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前后FEV1、MMEF等肺功能指标分别为1.15±0.19、1.99±0.35、1.13±0.38、1.68±0.46,均要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哮喘患儿;应用效果
哮喘在小儿身上的发病率比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发作性咳嗽等,而且小儿年纪比较小,治疗依从性差,所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因此需要给予患儿临床护理服务[1]。本次研究针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哮喘患儿,所有患儿以及家长均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均为26例,对照组中男女患儿人数分别为14例和12例,年龄在6个月至3岁,平均(1.7±0.1)岁,观察组中男女患儿人数分别为15例和11例,年龄在7个月至3岁,平均(1.7±0.2)岁,对比患儿的年龄和性别,发现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首先确定患儿的家庭成员对患儿进行管理,并且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方案的制定。其次要想患儿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保证患儿家属能够充分理解药物使用方法以及应急措施。随后要加强医护人员与患儿和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针对患儿家属的疑问要及时回答,及时解决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最后要在患儿出院之后进行定期随访,并且指导患儿家属进行日常护理措施,随访时间持续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哮喘发作的识别及处理、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自我护理评分、护理前后FEV1、MMEF等肺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检验相关数据,对护理效果进行X2值检验,对自我护理评分、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进行T值检验,p<0.05的时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26)    14(53.85%)    10(38.46%)    2(7.69%)    24(92.31%)
对照组(n=26)    9(34.62%)    8(30.77%)    9(34.62%)    17(65.38%)
X2                5.6497
P                0.0174

2.2 自我护理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哮喘发作的识别及处理、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自我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护理评分比较


2.3 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前后FEV1、MMEF等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3.讨论
哮喘在学龄期儿童身上的发病率比较高,受到小儿自身性格特点的影响,小儿哮喘极易反复发作[2],所以需要加强对患儿的临床护理,否则就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安全。根据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家庭影响因素能够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发作,所以可以通过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3]。由于常规护理只能针对患儿的生理状态进行改变,没有关注到患儿疾病管理能力的培养,而且大部分患儿家属对哮喘疾病的了解程度不高,所以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对患儿的管理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予患儿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支持,进一步促进患儿身体健康[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哮喘发作的识别及处理、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自我护理评分分别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前后FEV1、MMEF等肺功能指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
总的来说,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程.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7):124.
[2]顾玉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2):3049-3053.
[3]胡丽娅,金丽红,林建军, 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9,18(12):64-67.
[4]程娟娟,尤丹.以家庭管理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模式对儿童哮喘的治疗价值[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39(9):2004-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