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讨论冠心病患者行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9月,观察对象为在本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各28例,评判标准为健康知识认知度、SF-36评分及临床症状控制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度及SF-36评分分别为89.36±1.46分、83.22±3.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13±1.33分、78.21±4.20分,临床症状控制时间4.34±0.96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2±1.13d,P<0.05。结论: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健康知识认知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效果
我国中医学将冠心病归属于胸痹及心痛等范畴,认为该病症多由心血瘀滞以及气阴两虚等因素所致,该病症预后不良,为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注重对其的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邬欣怡[1]在其文献研究中显示,注重对该病症的患者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及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冠心病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9月,观察对象为在本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基本资料: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5:13,平均年龄为(55.1±2.4)岁,平均病症(5.6±1.3)年,其中早搏有14例、房室传导阻滞有9例、心房纤颤有5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16:12,平均年龄为(55.5±2.6)岁,平均病症(5.0±1.5)年,其中早搏有13例、房室传导阻滞有11例、心房纤颤有4例,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为其提供健康教育以及用药指导等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健康教育:(1)中医情志护理:借助于五行相克理论对冠心病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使其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放松身心,并引导患者积极以书面表达或言语表达的方式对心中负面情绪进行发泄,以提高其面对疾病的乐观态度,保障其身心愉悦的接受治疗,同时也可以借助于观看视频以及下棋等方式来通过转移其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绪。(2)运动指导:为冠心病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告知其注重运动的重要性,叮嘱家属监督患者完成每日运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3)按摩护理:冠心病患者多存在有气血不顺等问题,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中医手法按摩,这不仅利于起到活血通络以及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且降低压疮的发生机率。(4)耳穴埋豆:找到穴位敏感点,将王不留行籽贴敷于患者相关穴位上,而后使用食指及拇指对该穴位进行轻轻按压,时间控制在3min左右,具体以出现胀、酸、痛及麻等感觉为宜。每日只贴敷一边耳朵,3日后更换至另一边耳朵。(5)中医辨证护理:结合中医辨证分型给予冠心病患者对症护理措施:对于心血瘀阻型患者来说,定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并注重对其心理疏导,若其存在有胸痛症状时,可在其神门及内关穴位处进行针灸;对于气阴两虚患者来说,应注重给予其活血通络类药物;对于寒凝型患者来说,应多对其进行温热调理,即叮嘱患者每日饮姜汤,若心绞痛症状发作后,可在内关及神门穴处进行按摩;对于心肾阳虚患者来说,应告知其多食羊肉[2]。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健康知识认知度、SF-36评分及临床症状控制时间。其中:健康知识认知度数据来自于本院自制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该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度越高,SF-36评分为生活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3]。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涉及的数据统一使用SPSS22.0软件计算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及计算方式为:用()表示,用t计算,统计学差异评判标准为:P<0.05。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度及SF-36评分分别为89.36±1.46分、83.22±3.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13±1.33分、78.21±4.20分,临床症状控制时间4.34±0.96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2±1.13d,P<0.05,见表1。
表1健康知识认知度、SF-36评分及临床症状控制时间比较()
.png)
3.讨论
中医学辩证理论认为,每位冠心病患者均各自具有特色性的征象及体质,应结合其实际情况来为其展开护理干预,以辅以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冠心病治疗周期较长,且治疗费用高昂,致使患病后患者负面情绪较多,导致降低治疗依从性[4]。若想提高该病症治疗依从性,加强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注重对其实施的健康教育,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充分的体现了辩证施护原则,中医学认为若机体合乎阴阳,注重饮食起居,每日心宽气爽,即可尽享天年,而实施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可利于提高该病症患者预后效果,此护理模式不仅科学,且更加具有人性化及针对性,实施后不仅可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其可提高其自我管理[5],使其可结合自身身体状况来采取干预措施改善不良症状,且该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也较为注重对患者的情志护理,这将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于该护理模式的顺利实施[6]。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度及SF-36评分分别为89.36±1.46分、83.22±3.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13±1.33分、78.21±4.20分,临床症状控制时间4.34±0.96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2±1.13d,说明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健康知识认知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邬欣怡.冠心病患者行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2019,7(32):153+157.
[2]朴思静,李艳.中医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及有效性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10):88-90.
[3]吴霜蝉.中医护理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价值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01):84-86.
[4]段爱娟.中医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4):4569-4570.
[5]袁锦波,吴迎国.冠心病患者行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0):100-101.
[6]王梦佳,史平,王元姣,赵伟.院外冠心病心脏康复患者负性情绪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10):22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