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搜集的23例介入科护理人员一般资料。采用本院特制问卷调查量表分析23例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再提出针对性地解决对策。结果:23例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表现为:(1)针刺伤或其他意外感染;(2)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3)消毒因子影响;(4)电离辐射危害;(5)护理人员身心压力大等,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决对策:(1)重视针刺伤或其他意外感染防护;(2)重视自身防护;(3)重视消毒因子的防护;(4)防护电离辐射伤害;(5)重视身心压力等。结论: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有针刺伤或其他意外感染、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消毒因子影响、电离辐射危害以及护理人员身心压力大等,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关键词】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险因素;护理措施
随着影像设备的发展以及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介入科治疗的范围越来越大,选择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也日益增多,但是介入科护理人员的职业伤害日益增大[1]。目前来看,介入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日以备受重视。只有护理人员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工作,介入科护理人员需重视职业安全的相关危险因素,再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便于更好地为介入科患者服务[2]。作为介入科护士,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职业安全危险,确保职业安全,在为患者提供有关护理的同时需要重点保护好自己[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搜集的23例介入科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39~49岁,平均年龄为(27.5±7.5)岁;护龄在19~29年,平均护龄为(6.15±5.55)年。
1.2方法
采用本院问卷调查量表分析23例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再提出针对性地解决对策。
1.3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3例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表现为:(1)针刺伤或其他意外感染;(2)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3)消毒因子影响;(4)电离辐射危害;(5)护理人员身心压力大等,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表现(n/%)
3.讨论
3.1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
3.1.1针刺伤或其他意外感染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与此同时也是护士工作过程中常见的职业性伤害。针刺伤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其一,护士工作压力大;其二,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其三,对针刺伤认识不够清楚;其四,未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其五,服务对象主要是肿瘤患者以及具有传染性的患者[4-5]。
3.1.2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介入科由于未被列入到传染科室之中,因此导致护士对传染源放松警惕,因此未树立准确的防护观念。部分护理工作具有多种传播因子,如血液标本的采集以及输液处理等,需要护士用手操作,但是大多数介入科护士未戴好手套,所以导致手卫生习惯比较差,继而直接或间接地引发院内感染情况发生。
3.1.3消毒因子影响
为了防止院内感染情况出现,需进行消毒处理,但是消毒因子会对机体的呼吸道和皮肤等产生负面影响。臭氧会导致中毒情况出现,紫外线会对暴露在外的皮肤处造成灼伤感。各种类型的消毒因子会导致患者机体受损,护士为了增强消毒效果却未高度重视职业安全防护。
3.1.4电离辐射危害
由于放射性粒子具有半衰期长和组织损伤小等特点,近年来放射性粒子技术发展迅速,最终成为治疗肿瘤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人体甲状腺对辐射敏感度比较高,护士如果在使用此种手段护理时未加以防护,长时间会受到辐射影响导致血液细胞减少以及生殖细胞凋亡等,最终对电离辐射造成较高敏感度。
3.1.5护理人员身心压力大
介入科护士由于危重症患者多且涉及的病种多,所以护士要长时间站立,加上长期低头等导致腰椎疾病或颈椎疾病等发生。
3.2解决对策分析
3.2.1重视针刺伤或其他意外感染防护
护士在有关操作中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格处理污染过的注射器。如果不小心发生针刺伤,需严格按照程序处理,及时报告护士长自身发生的意外事故。
3.2.2重视自身防护
树立预防观念,结合潜在传播因素落实防护措施。护士工作之前需严格按照规定洗手,从而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
3.2.3重视消毒因子的防护
高度重视消毒因子对机体的伤害,严格遵守消毒制度,充分利用防护用具,降低危险性行为,重视自我保护。
3.2.4防护电离辐射伤害
将接受离子介入治疗的患者集中安排在同一个病房内,保持病房内的病床维持在1m左右,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2.5重视身心压力
根据科室的工作量灵活排班,如果科室工作量大需适当增加人员排班,工作繁忙时统一在食堂订餐,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需保持正确姿势,减少对颈椎以及腰椎的损伤。
参考文献
[1]吕艳.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认知度及继续教育需求程度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23-25.
[2]江薇,陆小英,刘静等.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7):605-607.
[3]覃颖鲜,邢丽,张月等.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脆弱性分析及防控措施[J].重庆医学,2018,47(1):139-140,144.
[4]刘东军.肿瘤介入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信行的多中心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89-93.
[5]陈秀梅,张容,赖敏华等.三级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及个人防护现状调查[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2):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