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护理知识及技巧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8例,按随机分配法分成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以口腔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牙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以减少细菌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口腔护理;技巧方法;临床实践?
引言
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当大的生理功能,身体的运转离不开口腔的转化,口腔除了言语交通以外,是人的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分泌的唾液、维持持续畅通的呼吸,可见口腔的重要性。然而,人们最不注意的地方就是口腔,“病从口入”就是提醒人们对口腔和进食的有效关注,因为口腔是食物转化场地,难免会有残留食物,因为不注意或者不关注,让口腔成为病生的源头,积少成多,日久生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2组患者经检查均符合口腔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牙周炎、口腔溃疡、疱疹性口炎、牙本质过敏等,且已将意识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排除在外,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治疗组患者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年龄(36.21±10.35)岁,病程6d-12d,平均(8.35±1.03)d;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19岁-70岁,平均年龄(35.61±9.01)岁,病程5d-15d,平均(9.31±1.64)d。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技巧
冲洗组:冲洗前先评估患者口腔,注意患者有无真菌感染、溃疡等病症,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由2名护士配合操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2的双氧水溶液冲洗,冲洗时头抬高20°左右,从不同方向对牙面、咽部及舌面进行冲洗,同时使用无菌吸痰管将口腔内分泌物及液体吸净,每隔3h一次,每次冲洗约5min,冲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及呛咳等情况发生;擦拭组:按照《护理学基础》中介绍的棉球擦洗法,使用浸有1∶5000呋喃西林液的棉球对口唇、舌背、牙齿及颊部进行擦洗,保持动作轻柔,3次/d;咀嚼口香糖组:给患者嚼无糖口香糖2块,持续8~10min,每隔3h嚼2片。所有患者均持续口腔护理1周,护理后使用无菌棉签擦拭口腔舌背及口腔两侧颊粘膜,随后立即送检,进行细菌定性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
1.3护理方法
(1)含漱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大众以及精神不清醒的患者使用,用水或生理盐水不断的在口中进行运动,其方法就是晃头或者扬起下颚,频繁的震动用水带动起牙上的细菌和残留的杂质减少对牙齿的腐蚀作用,对于大脑相对迟缓的患者来说,含漱可以使患者锻炼口腔内的肌肉的运动,充分感受外界事物从而刺激大脑的反应。含漱的频率要多进行几次,在舌头周围以及牙齿的前后。
(2)冲洗法。冲洗法主要是发生口腔健康问题时,需要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清洗剂,对口腔进行冲洗。冲洗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应用简单,起效快。通常进行冲洗以后,口腔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口腔症状。冲洗法尤其适用于不能采用含漱法和基础护理的口腔患者,能够快速解决人们的口腔护理难题。
(3)机械性擦洗含漱法。
机械性擦洗含漱法很明显就可以看出病人的病理情况,是比较严重的那种,而且清理不一定彻底,需要借助器械来完成,用药物、器械、人工操作来完成清理,适合短时间需要清理、其他方法不容实现的病理情况,这个方法操作不当会一流药物或者破坏口腔组织,需要更加耐心、细心去操作。
(4)刷牙法。刷牙是最常见的基础口腔护理方法,几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口腔护理方法。虽然大家都知道刷牙的作用和方法,但是大多数人多刷牙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在刷牙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并没有充分发挥刷牙的作用。在进行刷牙时,必须对口腔牙齿进行全面清洁,尽可能使口腔的每个角落都得到清洁。另外在刷牙的过程中要保证刷牙的时间,如果刷牙时间太短,就不能有效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造成细菌滋生,引发口腔疾病。
1.4评价指标根据患者的口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
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口腔无异常,如口臭、肿胀、溃烂等症状为显效;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但1周后可自愈为有效;有多种症状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此外,通过牙菌斑采样以观察患者的牙菌斑指数,其计分越高表示患者牙菌斑越严重。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组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经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单位以百分比表示,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护理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牙菌斑指数比较
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为(2.35±0.58)分,治疗组为(0.36±0.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0)。
3讨论
食物主要通过口腔进入到人体,扮演着极为重要角色。同时由于口腔与外界直接连通,与其它器官相比,其遭受感染的机率更大,若未能做好日常口腔护理工作,将极易导致各种口腔病症。临床统计表明,受人们不良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口腔疾病的病发率存在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在对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确保口腔清洁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临床多采用冲洗法以及擦拭法进行口腔清理,两种方式均有各自特点。冲洗法操作较为简单,能够极为容易清除患者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等,并实现对附着于舌面、口腔壁、牙齿面以及对应部位污垢的清理,创造无菌的口腔环境,同时可避免对口腔部位直接接触,避免由于操作上的失误对行口腔手术患者造成影响。其不足之处在于,冲洗过程中,由于冲洗液对咽部的刺激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误咽消毒液,造成患者消化道、胃部不适。擦拭法操作较为复杂,对口腔的清洁更加彻底,研究表明擦拭法可实现对牙菌斑的有效处理,而冲洗法却无法做到。在清理过程中,对牙间隙以及牙龈边缘进行缓慢擦拭,在起到对口腔污渍、病菌等清理作用的同时可达到对牙龈按摩的目的,可在一定程度上存进患者恢复。该种方式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有较高要求,若在擦拭过程中用力过大或者用力不均都会对行口腔手术患者造成一定影响。且其清理的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对棉球不能进入的部位进行清理,比如牙缝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经口腔护理干预后,其牙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患者施以口腔护理干预,不仅可改善口腔卫生,还可减少细菌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窑文,蒋莉莉,胡嘉乐,阮洪.口腔护理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8,03.
[2]戎丽荣.浅谈口腔正畸的临床摄影流程与护理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4,01.
[3]徐连本.口腔正畸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3,22.
[4]张荣.口腔护理方法对口腔的清洁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3):441-441,442.
[5]朱俊杰.评价口腔护理方法对口腔的清洁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A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