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值得被载入史册的一年,因为新冠肺炎的发生,让我们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开始,而在各个新闻的报道中我们也得知了有很多人因该病而死亡,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几乎所有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患者在离世之前都经历了呼吸衰竭的情况,而调查显示,对于呼吸衰竭这一综合征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那么看到这里的你知道呼吸衰竭是怎么回事吗?
一、呼吸衰竭的定义
呼吸衰竭指的是因各种原因所引发的肺部通气或是换气功能障碍,以致于患者在惊喜状态下也无法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的低氧血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以及相应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并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所以临床诊断呼吸衰竭主要依赖于动脉血气分析,也就是说在静息状态、海平面以及呼吸空气的条件下,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小于60mmHg,或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同时能够排除原发与心排出量降低以及心内解剖分流等因素,符合上述种种条件即可明确诊断为呼吸衰竭。
二、呼吸衰竭的病因
从临床角度分析,完整的呼吸过程需要由相互衔接且能够同时进行呼吸的内呼吸、外呼吸以及气体运输三个环节共同完成,而参与外呼吸的肺部通气和肺部通气的的每一个环节发生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研究发现,能够造成以上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气道阻塞性病变
包括气管以及支气管的炎症、肿瘤、痉挛、异物以及纤维化瘢痕,比如慢阻肺或是重症哮喘等疾病所引发的气道阻塞亦或是肺部通气不足或是伴有通气和血流的比例失调,都可造成缺氧或是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呼吸衰竭的发生。
2.肺血管疾病
包括因肺血管炎或是肺栓塞等疾病引起的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亦或是因为部分静脉血未经过氧合而直接流进肺静脉都可诱发呼吸衰竭。
3.肺组织病变
比如肺炎、肺结核、肺水肿、矽肺等可累及肺泡以及肺间质的病变都可导致肺泡以及有效弥散面积逐渐减少,同时还会降低肺部的顺应性,此外还会影响肺通气与血流的正常比例,从而形成缺氧或是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的现象,最后引发呼吸衰竭。
4.神经肌肉病变
比如颅脑外伤、镇静催眠剂中毒、脑炎或是脑血管疾病等,都有可能抑制呼吸中枢神经。而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破伤风、有机磷中毒等会累及呼吸肌,以致于呼吸肌无力、麻痹等,从而导致呼吸动力逐渐下降,进一步导致肺通气不足,最终造成呼吸衰竭的发生。
5.胸廓以及胸膜的病变
比如类风湿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畸形、自发性与外伤性气胸等都会给肺脏的扩张以及胸廓的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以致于吸入气体分布不均亦或是肺通气不足,最终则会引发呼吸衰竭。
三、呼吸衰竭的分类
临床方面对于呼吸衰竭的分类主要依据三方面:
1.按照动脉血气分析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一型呼吸衰竭和二型呼吸衰竭,前者也叫作缺氧性呼吸衰竭,多见于肺换气障碍疾病中,比如急性肺栓塞、间质性肺疾病等,该类型的血气分析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在60mmHg以下,而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是正常。后者也叫作高碳酸性血样分压,主要是由于肺泡通气不足所引发,血气分析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高于60mmHg,且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如果单一为通气不足,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的程度是相等的,但如果伴有换气功能障碍,那么低氧血症会严重一些。
2.按照发病的急缓进行分类
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前者主要是由于某些突发性因素所致,比如电击、休克、创伤等,以致于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障碍,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如果不能及时抢救的话,则会引发生命危险。后者主要是由于肺结核、慢阻肺、神经肌肉病变等慢性疾病所引发,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慢阻肺,这些疾病会逐渐给呼吸功能带来损伤,且呈进行性加重,长此下来即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png)
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分类,急性呼吸衰竭所引发的症状以呼吸困难、发绀、昏迷、抽搐、嗜睡、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上消化道出血等为主。而慢性呼吸衰竭所引发的症状则以呼吸困难、失眠、烦躁、神志淡漠、肌肉震颤、多汗、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为主。
3.按照发病机制分类
可以分为通气性呼吸衰竭以及换气性呼吸衰竭,也可分为肺衰竭和泵衰竭。在临床上,将驱动或是制约呼吸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组织、胸廓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称之为呼吸泵,那么也就是说这些功能出现障碍所引发的呼吸衰竭则可成为泵衰竭,一般情况下,泵衰竭主要引发的是通气功能障碍。而肺衰竭则是指因气道阻塞、肺血管病变以及肺组织病变所引发的呼吸衰竭,通常会引发换气功能障碍。
综合本文可以看出,呼吸衰竭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综合征,如果在发生呼吸衰竭之后未能及时治疗,有很大的可能会引起死亡,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在文章的最后我想提醒广大朋友,如果出现上述所讲解的症状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前往最近的医院接受系统性的治疗,以免因延误治疗而引发难以挽回的后果。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了解有关于呼吸衰竭的知识,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提高对呼吸衰竭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