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口腔三大疾病之一,有着“口腔杀手”的称号,从广义角度上分析,牙周疾病指的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上的各种疾病,包括急性及慢性非特殊感染性炎症、创伤、全身性疾病、特异性微生物感染性炎症等。而从狭义角度上分析,牙周病指的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上的各种疾病,包括牙周炎以及牙龈炎两种。国内外相关专家对这种疾病的发生率均做过调查,虽然在数据上有所区别,但是全部具有以下几点趋势:第一点是发生率平均高达70%至90%左右。第二点是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也就是说青少年多以轻型牙龈炎为主,而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上的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发生牙周炎的几率以及病情的严重性显著升高。第三点牙周炎是导致众多患者拔出牙齿的重要原因。你知道吗,牙周病并不仅仅是可以导致牙齿脱落那样简单,该病最大的危害在于可以诱发多种全身性疾病,比如心脏疾病、肺脏疾病、肾脏疾病等,而对于患有牙周病的孕妇来讲,甚至还会危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可以说牙周病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疾病。所以本篇文章的宗旨就是向大家介绍牙周病非小事,切记不可以忽视。
.png)
首先从牙周病的本身来讲,该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也就是说患者难以察觉,指导出现明显牙周炎表现的时候,比如口臭、牙龈萎缩或出血等,牙龈边缘及其乳头和附着组织就会随之肿胀,随着扩散形成牙周带,而炎症的发展也会给牙周膜带来损害,相继出现牙槽骨被吸收、牙龈和压根被分离、牙齿松动等现象,还可诱发牙周脓肿,这种情况说明牙周疾病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牙周被破坏程度已经无法逆转,若在这时才想起来去看医生,可以已经保不住自己的牙齿了。
牙周病的局部危害主要是针对咀嚼功能,随着牙槽骨的不断吸收,牙龈也会随之退缩,而牙龈退缩则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食物嵌塞,当牙间的乳头退岁之后,牙齿之间就会出现缝隙,则会导致食物残渣在其中堆积,如果在此时不加以清理,极易引发龋齿。此外,随着牙龈的退缩,牙根会逐渐暴露,而牙根属于比较敏感的组织,遇到冷热酸甜的刺激都会产生不适感,给进食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增加龋齿的发生率。
一般情况下,牙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松动程度,大约在0.02毫米以下,但是随着牙槽骨炎症性的吸收,牙齿的松动程度也会随之增加,在早期时表现尚不明显,当牙槽骨吸收度达到牙根总长度的二分之一时,牙齿松动程度则会有所显现,导致患者出现咀嚼无力、咬物疼痛等症状。当牙周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时,牙齿还会发生病理性移位,尤其是前牙会呈现扇形的移位,以致于牙齿缝隙不断增大。
当牙周疾病发生到晚期的时候,牙齿由于缺乏牙槽骨的支持会逐渐脱落,此外也有可能会因为松动程度比较大或是由于反复性急性牙周脓肿而必须要拔除牙齿。临床数据表示,牙周疾病是造成失牙的重要原因。除了生理上的伤害以外,无论是牙齿脱落、牙龈退缩,还是牙齿病理性移位,都会给患者的面部美观带来严重的影响,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而且牙周疾病还会引发口臭症状,以致于患者的正常社交受到影响。
牙周病不仅仅会影响口腔健康,它最大的危害在于因牙周致病菌在口腔局部病灶的代谢和繁殖而给其他器官带来损伤,简单来说就是牙周病会引发多种全身性疾病,临床研究发现,该病引发全身性疾病的主要机制有三种:第一种是细菌本身通过血液或是淋巴的迁移而感染。第二种是细菌的毒性产物给其他器官带来损伤。第三种是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免疫性损伤。大量研究结果证实,牙周病对于某些系统性疾病来讲属于重要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呼吸道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相关研究表示,牙周炎属于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出血性脑卒中、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外周性血疾病等疾病的独立致病因素。而且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还存有双向关系,也就是说糖尿病会引发牙周局部微血管病变,在议会于牙周组织愈合修复能力以及抵抗感染能力逐渐削弱,这也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疾病进展迅速且治疗效果极差的原因。而且牙周感染之后还会给内分泌代谢带来影响,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水平,进一步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及时治疗牙周炎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从而促进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病情的发展。
.png)
除此之外,临床研究发现,牙周致病菌还会引发胎膜慢性炎症,而且细菌内毒素还会刺激产生介质以及炎性因子,如果孕妇在妊娠期患上严重的牙周疾病会增加胎儿早产的风险,不仅如此,牙周感染还会给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进一步增加低体重新生儿的发生率。
而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因牙周致病菌经过咽喉进入肺部所致,同理,牙菌斑内含有的幽门螺杆菌也会进入到消化道中从而诱发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
综合本文可以看出,牙周病并不仅仅代表牙齿和口腔健康,也是危害全身健康的重要疾病,所以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广大朋友们清楚的认识到牙周病非小事,万万不能忽视。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牙周健康问题,维护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