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被动操对婴儿早期发育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9期   作者:郭召霞
[导读] 目的:探讨婴儿被动操对婴儿早期发育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婴儿被动操对婴儿早期发育的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时段内婴儿共200例,均随机划分为甲组(100例)和乙组(100例)。甲组未施行被动操,乙组施行被动操,评估婴儿发育状况。结果:除身长外,甲组体重、运动能力、适应力和智力发育等状况明显较差于乙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1-6个月龄婴儿,有效的被动操锻炼,可显著促进其生长发育,但对身长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婴儿;被动操;早期发育;身长
    婴儿被动操是以生长发育为前提,设计的相对规律性动作操作,是婴儿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组成核心。作为以家属为主体的婴儿节拍性肌肉、关节被动锻炼,具有操作简便、简单易学的特点,不仅可促进肢体肌肉与关节发育,还可保证婴儿各项动作的协调性,增强亲子情感[1]。抽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时段内婴儿共20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时段内婴儿共200例,均随机划分为甲组(100例)和乙组(100例)。甲组男婴儿共56例、女婴儿共44例;母亲年龄中间值为(26.9±3.0)岁。乙组男婴儿共55例、女婴儿共45例;母亲年龄中间值为(27.9±3.8)岁。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1.2方法
    甲组未施行被动操,乙组施行被动操,即在婴儿出生1个月时施行体检检查,指导家属正确开展婴儿被动操锻炼,1日1次。详细为:准备活动→上肢运动→扩胸运动→下肢运动→举腿运动→翻身运动(将婴儿调整为仰卧位,由家长一手紧握婴儿前上臂,另一首托起背部,将其推向至俯卧位,随后翻过来)→提臂坐起(将双手置于婴儿前臂腕关节处,轻拉婴儿予以坐起和仰卧,起到颈部、腰部及肌肉等部位活动效果)[2]。
1.3观察指标
    评估婴儿发育状况,包括体重、身长、运动能力、适应力及智力发育。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发育状况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采用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2、结果
    除身长外,甲组体重、运动能力、适应力和智力发育等状况明显较差于乙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评估婴儿发育状况[n、]

3、讨论
运动发育作为小儿神经发育的核心体现,因运动功能和脑形态、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经脑部直接参与、控制完成各项运动。而针对6个月以内婴儿,家长可借助四肢和关节等部位被动伸展锻炼,加快胃肠蠕动和食物排空,增强食欲,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同时,婴儿被动操锻炼过程中,可联合眼神、语言等方式和患儿予以交流,增强其安全感,保持身心愉悦,延长睡眠时间,促进体质和体重发育。
对于1岁以内婴儿而言,因运动机能尚未健全发育,且难以独立行动,长期处于相同姿势,对躯体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婴儿被动操可对肌肉、骨骼发育予以刺激,提高机体协调性,而婴幼儿可借助自身感觉、运动等方式对新事物予以探索,有利于神经通路的构建。同时,父母作为儿童最早期教育者、照料者,科学且合理的早期教育,可培养其健康的社会情绪及个性行为。例如:被动操锻炼过程中,可联合节拍口语、音乐及童谣等,对气氛予以调整,保持婴儿情绪放松,再联合喊节拍、语言鼓励等行为,对婴儿进行表扬和称赞[3]。
另外,儿童智力发育和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脑部发育相对较快,可塑性极佳,若可依据心理行为和发育规律等层面,施行科学的感官刺激,可提高脑神经元突触数量,再配合科学的教育方式,加快神经心理等层面发育,发挥智力潜能[4]。本研究可知,除身长外,甲组体重、运动能力、适应力和智力发育等状况明显较差于乙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若要更好达到上述效果,可在婴儿被动操锻炼期间,明确以下事项:给婴儿做操过程中应保证动作轻柔,且彻底清洁双手,摘掉饰品;室温可控制在26℃,室内禁止存在对流风,若条件许可在桌上铺垫子;不可在吃饱后立即做操,应在喂奶前1h左右,做操效果最佳。同时,做操期间应做好下述行为:①动作缓慢。由于婴儿躯体功能尚未健全发育,对外界环境接收力、转换力相对较差,缓慢性做操动作能够帮助婴儿以充足时间应对各项行为,从而做出反应。②力度轻柔。做操过程中,应做好婴儿头颈部保护,预防运动引起的损伤,于左右体位翻转过程中也应双手同时配合完成。③精神专注且愉悦。除基本预防婴儿损伤外,还应时刻保持微笑,将自身目标集中在婴儿身上,侧重情感交流,达到预期运动的目的[5]。
    综上,针对1-6个月龄婴儿,有效的被动操锻炼,可显著促进其生长发育,但对身长作用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尚爱萍, 毛翠芸. 婴儿被动操对婴儿早期发育的干预效果观察[J]. 母婴世界, 2018,12(016):82-82.
[2]孙燕, 张瑜平, 贾文智,等.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认知发育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 030(003):275-278.
[3]王芬, 郑雅宁, 张竑. 改良式抚触联合被动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04):119-120.
[4]郭敬民, 林华川, 施晓茜,等. 基于本体感觉训练为主的综合干预法治疗早产儿功能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 41(5):344-347.
[5]王春雨, 王春南, 李洁,等. 纽安垫结合被动操疗法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30):8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