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见不良反应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期   作者:尹雪摘
[导读] 目的:研究与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当中,100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统计上述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和利尿剂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P>0.05。结论:头晕、恶心、低血钾症、心动过缓以及下肢水肿、低血压等均为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需合理为患者用药,提升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不良反应;安全性;药物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的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该疾病的临床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且患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对人民生活质量存在严重不良影响[1]。服用药物控制水平为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式,但长时间用药极易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病情控制效果均有不利影响[2]。本文主要分析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详细内容阐述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当中抽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依据患者的性别,男性患者占57例,女性患者占43例;年龄平均值(63.53±2.64)岁;病程平均值(5.95±1.07)年;依据用药方案,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患者20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患者20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20例,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20例,利尿剂治疗患者20例。
        纳入标准: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当中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相符的患者;对研究知情并且自愿纳入的患者;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或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高敏体质患者。
1.2方法
        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患者即为使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一天三次,每次10mg。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患者即使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口服,一天一次,每次10mg。本药物禁用于过敏患者以及存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血管性水肿病史患者中。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即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一天一次,每次150mg。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即使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口服,一天两次,每次50mg,本药物不适用于合并哮喘与心动过缓患者中。
        利尿剂治疗患者均接受氢氯噻嗪治疗,口服,一天一次,每次25-100mg。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心动过缓、下肢水肿、低血压、低血钾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观察指标数据在分析和汇总以后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数据间比对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用P<0.05。

2实验结果
        分析表1数据,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利尿剂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P>0.05。


3讨论
        高血压为诱发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病因,该疾病本身亦为临床中的常见病,患者患病以后需要长期服药,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但是长时间用药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以及脏器损害,对其用药的积极性以及药物疗效等均存在严重不良影响[3]。
        厄贝沙坦、氯沙坦等均为临床中治疗高血压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可以选择性的将AngⅡ受体和AT1受体结合阻断,对血管收缩以及醛固酮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进而获得理想的降压效果[4]。头晕、恶心及呕吐均为疾病的常见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接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以头晕、恶心为主。
        美托洛尔、普萘洛尔以及阿替洛尔均为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可以选择性阻断β受体,通过中枢与肾上腺素活动神经元阻滞的效果,抑制肾素释放、降低心排出血量,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失眠、心率减缓、头晕以及中枢神经障碍等均为患者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头晕与恶心为主。
        临床中治疗高血压所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包含非洛地平、氯地平以及硝苯地平等,该类药物对心肌与血管平滑肌钙离子膜转运发挥阻碍作用,对钙离子向细胞内流入具有抑制作用,抗体诱发心肌收缩性降低以及血管扩张,进而获得理想的降压效果[5]。该类药物使用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代谢异常、循环系统障碍等不良反应。本研究中,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以下肢水肿为主。
        贝那普利以及卡托普利均为临床中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该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对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具有抑制作用,但是患者用药过程中极易有高钾血症、胃肠道反应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本研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以低血压和恶心为主。
        利尿剂主要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将肾小管对脂肪酸的摄取减少,进而抑制肾小管对钠的主动重吸收,且可以促进胃肠道钠排泄,通过肾外作用机制获得控血压的效果。低血压为利尿剂所致的常见不良反应,研究中,利尿剂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以低钾血症为主。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循环系统障碍以及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选择用药方案前,需结合病情、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等,以提升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向玉芳, 牛瑞, 刘影, 等. 从药物不良反应谈老年高血压患者未来的社区管理[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27):35-40.
[2]赵自明, 夏能能, 杜建平,等. 复方芪麻胶囊治疗高血压病中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Meta分析[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9, 30(5):614-621.
[3]郑淑萍, 及金宝, 陈歆,等. 社区强化管理达标模式在高血压未控制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8(4):328-332.
[4]宋莉, 颜红兵, 赵汉军,等. 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 24(1):57-61.
[5]阳慧, 苏雨江, 钟江华,等.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效果及对血清FGF-21、NF-proBNP和QTd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 2019, 18(01):27-30+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