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期   作者:汤书英
[导读]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26 例来我院接受不稳定心绞痛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总结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本组26 例患者的SAS、SDS和SF-36 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本组26 例患者满意23 例,尚可3 例,不满意0 例,护理满意率为100.00 %。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不稳定性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舒适护理;满意度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易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1],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多,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常见疾病,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我院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进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26 例来我院接受不稳定心绞痛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本组26 例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11 例,年龄53~71 岁,平均年龄60.68±6.38 岁,病程1~11 年,平均病程5.27±1.79 年。纳入标准:① 患者均符合2007 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② 患者对治疗药物无用药禁忌;③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1 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抗心绞痛治疗;④ 患者意识清楚,可与医护人员自主交流;患者无其他原发性心脏疾病,无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或重症感染性疾病;⑤ 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 患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② 患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或原发性心肌病;③ 患者存在既往心肌梗死或冠脉病变病史;④ 患者合并严重血液疾病、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⑤ 患者合并重症感染性疾病或严重炎症。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本组26 例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即 ① 强化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每天定时记录患者意识、体温、呼吸、面色、脉搏等生命体征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情况;② 心理护理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性的聆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3],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耐性的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消除患者的疑虑,同时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聊天等方式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③ 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健康宣教,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预后情况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利于患者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积极性;④ 体位护理 患者发病初期,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4],保证患者每日充足的睡眠,从而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降低耗氧量,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发生压疮,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的保暖;⑤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科学、合理、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5],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1.2.2 评价指标  比较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总结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考察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分别使用Zung焦虑度(SAS)和抑郁度(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简易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本组20 例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和SF-36评分进行t检验,,α=0.05
2.结果
        2.1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本组26 例患者的SAS、SDS和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结果
本组26 例患者满意23 例,尚可3 例,不满意0 例,护理满意率为100.00 %。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急性冠脉综合症,其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中存在的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使动脉管腔变得狭窄,血流受阻,进而造成心脏局部血流量下降,最终导致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快速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效的护理配合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临床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如何提高临床服务质量已成为临床工作关注的焦点。舒适护理干预强调“整体护理和以人为本”,其强调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给予系统性的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同时通过给予患者体位舒适护理和饮食护理,显著提升患者护理过程中体感的舒适性,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舒适性,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后本组26 例患者的SAS、SDS和SF-36 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满意率为100.00 %,说明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不稳定性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贺大丹,韩露,王亚楠.舒适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389-390.
[2] 黄晓红.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于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23(1):70-71.
[3] 李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24-25.
[4] 史雪,李会先,王红.舒适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及心理效果影响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15(3):107-108.
[5] 陆新芬,严忠慧.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128-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