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期   作者:潘梦思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58例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每组均为29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总满意率。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显著。
         【关键词】综合护理;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之一,主要收治的是危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因此显著加大护士的护理难度。由于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需长期卧床,所以显著加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指的是下肢筋膜内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包括:其一,小腿深静脉;其二,股深静脉;其三,股总静脉等[1]。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58例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纳入标准:(1)均在患者家属知情下参与;(2)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障碍者;(2)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年龄为(58.0±1.4)岁;其中重症胰腺炎10例,呼吸衰竭8例,重症肺炎11例;研究组28例,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58.5±1.6)岁;其中重症胰腺炎8例,呼吸衰竭10例,重症肺炎11例。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危重患者APACHEII评分进行对比,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其一,饮食护理;其二,舒适体位护理;其三,保持大小便通畅护理;其四,病房环境护理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其一,提高护士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关认识。诸多学者认为,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1)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中;(2)静脉壁受损;(3)静脉血流变缓。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受到病情影响,所以需长期卧床,导致肢体活动受限,引起血流瘀滞;除此之外,由于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和机械通气等,因此显著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士需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因素认知,加大专业培训,使其准确认识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带来的危险,掌握预防措施,早日警惕危险因素,提早做好保护性措施;其二,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每隔2h为患者翻一次身,协助患者做好肢体被动运动(左手固定患者踝关节,右手握住患者前足,做屈伸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必要时可安排理疗活动,如针灸或推拿等。及时告知患者家属运动方案,待患者进入普通病房后家属可使用相关运动方法帮助患者做好肢体被动运动;其三,加强健康指导。由于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病情较重,因此需要各种仪器辅助治疗,而仪器会发出杂音,让患者遭受疾病折磨的同时还遭受噪音干扰。基于此,护士需全面评估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关知识宣教,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发病后的危险程度。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或心血管患者需高度重视,因为上述人员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其四,间歇应用空气波压力仪按摩患者下肢。空气波压力仪通过反复充气和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相关组织的循环压力,以期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五,下肢按摩:在患者术中维持平卧位时,将下肢适当抬高15°,屈曲膝关节,进行腿部按摩。按照正侧、后侧、内侧、外侧、的顺序按摩患者的腿部、按摩从小腿逐渐转移到大腿,重点按摩患者的摩腓肠、摩目鱼肌,持续按摩2min,患者的双下肢一共按摩12min,直到手术结束。其六,合理体位:护士辅助患者采用正确、舒适的体位,保证手术视野充分暴露的同事,尽可能缩小患者的双下肢外展角度,及时给予棉垫将患者的腘窝处保护好,尽可能减少腘静脉的受压情况,并对外露下肢进行保暖护理,避免温度过低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总满意率(采取本院特制问卷调查表,总分为100分,80分-100分为非常满意、60分-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做分析,且所有数据当中,(%)类计数数据,行X2检验检测;(x±s)类计量数据,行T检验检测,P<0.05表明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
        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均比较严重,病情变化快,因此在提供常规治疗措施之外,还需辅以综合护理干预,从多个方面进行有效护理,继而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协助患者进行下肢被动运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护理总满意率[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中间歇应用空气空气波压力仪可有效按摩患者下肢,再配合肢体被动运动,不仅仅能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而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4-5]。有关研究显示,静脉血流在受到挤压时会加大血流速度,从而随之增大流经局部血管的血流量,最终加速局部血液新陈代谢和病理产物的代谢,起到消肿效果,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使用空气波压力仪时,由于气压治疗按摩力道比较均匀且按摩速率与人体的血流速率保持高度一致,所以让患者感觉到异常舒适。有关研究资料显示,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达28%[6-7]。综合护理干预中不断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认知度,有关部门也需加大对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有关知识培训力度,使其准确意识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以及其所带来的危险,最终有效做好预防措施,以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董慧,马佳牧,和红静.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2):304-306.
[2]魏兴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17):99-100.
[3]周俏华,李杏崧,陈惠瑶,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60,62.
[4]陈日玉,吴艳,林琼.重度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性昏迷患者的体位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9,29(5):619-620.
[5]李晓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19).
[6]徐亚茹.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研究[J].健康前沿,2018,027(012):104.
[7]龚立超,刘芳,杨亭.延长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应用时间在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2):2829-2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