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采用门诊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34例心肌梗死的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17人和观察组17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则实施门诊优质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急诊抢救时间。结果 观察组抢救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急诊抢救时间上也少于对照组的急诊抢救时间,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中配合门诊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急诊抢救治疗效果,而且还能缩短抢救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门诊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堵塞,使心脏供血中断,导致供血远端心肌发生缺血坏死。主要表现为左侧心前区疼痛,呈隐痛或烧灼样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左颈部甚至左侧上臂内侧,疼痛可持续超过30分钟以上,常伴有大汗症状。尽快的对患者实施急救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效率和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所在[1]。本研究就针对门诊护理干预在该部分患者救治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34例心肌梗死的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7例,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为(61.05±1.95)岁;观察组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59.39±2.1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临床研究标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在急诊过程中给予常规性护理,其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患者意识,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评估,建立静脉通道,采取止痛措施,吸氧治疗,并监督患者卧床休息。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急救过程中实施门诊优质护理干预,在护理中及时检查患者病情基本情况,应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心律及心律变化,并进行记录,随时检测血压情况和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补充血容量。对于出现恐惧、焦虑、情绪紧张的患者,通过眼神、动作及语言等方式进行安抚,减轻患者的恐惧与焦虑,以平复患者的紧张情绪,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和既往的疾病史,综合评估患者现阶段的病情状况。如患者出现呕吐的情况,因及时帮助清理口中滞留呕吐物,并给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患者的急救结束后,护理人员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抢救结果,并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在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时与病房责任护士做好护理交接工作,加强患者的观察巡视以及体征监测,关注患者的心肌损伤,出现任何的异常情况情立刻报告主治医师。
同时嘱咐患者进行卧床休息,为患者制定提供利于恢复的病号餐,如:患者初期以流质性食物为主,随着病情的改善逐渐向半流质食物过度[2]。
1.3观察指标
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对观察组实施门诊优质干预护理,对比两组在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和急诊抢救时间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两组相关数据以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卡方检测,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P <0.05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心肌梗死的急诊抢救时间
根据研究统计可知,观察组17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抢救的停留时间平均为(40.56±3.70)分钟,对照组17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抢救的停留时间平均为(60.73±5.42)分钟,观察组患者在急诊抢救的停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3.457,P=0.009。
2.2对比两组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效果
对比观察组17例心肌梗死患者和对照组17例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急救治疗效果,观察组再次出现PCI的发生率为17.65%(3/17) 对照组再次出现PCI的发生率为51.28%(8/17);观察组再次出现AMI的发生率为17.65%(3/17) 对照组再次出现AMI的发生率为41.18%(7/17),P=0.003,x2=8.08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梗话基础上伴有斑块出血、冠状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所导致的血管腔急性闭塞,血流流通不畅或血流中断引起的严重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发生的局部心肌坏死。心肌梗死会严重影响患者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从而导致急性的肺部充血,引起患者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抢救治疗的同时,也离不开合适优质的针对性护理方法,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将各急救环节更加规范、优化,缩短患者的急诊抢救停留时间及提高促进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确保急救顺利进行,急救结束还需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密切关注患者治疗后的恢復情况[3-4]。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的34名患者进行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实行门诊优化护理和常规性护理的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急诊治疗时间和护理治疗效果都优于对照组。
综合研究,我院将门诊优化护理运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治疗中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急诊治疗停留时间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的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索岳君. 急诊优质护理干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016(003):228-229.
[2]冯志娟.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开展效果[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000(007):P.173-173.
[3]李学华.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23):12.
[4]王苇. 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首都医药, 2019, 026(00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