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在围术期 2 型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期   作者:李金白
[导读]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在围术期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在围术期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时间段内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合适130组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围术期传统护理,研究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空腹血糖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术期2型糖尿病病人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护理;2型糖尿病;围术期

        2型糖尿病又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发病群体集中于中老年人,所有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比例高达90%[1]。近年来,由于人生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复杂化改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对应的并发症类型有所增加,症状表现也更为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相关资料显示,多科学协作护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2]。基于此,本院进行了多学科协作护理在围术期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中方法及效果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时间段内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合适130组进行随机分组,设置研究组65人,包括男性32例,女性33例,年龄为45-81岁,平均年龄为(65.33±3.41)岁;设置对照组65人,包括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为46-80岁,平均年龄为(64.96±3.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晓并批准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围术期传统护理,主要内容有: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合理饮食、科学运动锻炼;当患者出现血糖异常而影响手术进行时,相关医务人员应向分泌科发送会诊单,邀请专业素养高的医师进行会诊。
        研究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包括:
        (1)专业团队工作;建立专业的围术期2型糖尿病护理小组,包含组长与组员两个级别,组长应该为经验较丰富或者是资质较好的分泌主任或护士长担任,组员包含了心血管专科、糖尿病专科、老年病专科、营养科、神经内科、心理科等专科顾问以及糖尿病联络护士。初期团队应在组长的带领下梳理整体护理流程,并对容易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预处理方案。接着是根据方案内容对糖尿病联络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其护理的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后期应根据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糖尿病治疗技术的发展等内容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并定期进行培训,及时改进护士的护理质量。
        (2)专业科室护理;心血管科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并正确的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态,监测其是否存在高血压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心功能检查,以确保患者的心血管正常;糖尿病科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并确定治疗方案;老年病科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年龄及体质特点制定针对性较强、效果良好的肢体功能以及肺功能训练;营养科科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神经内科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是否因糖尿病而产生损害并制定对应的末梢神经功能训练方案;心理科护理则要求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评估与疏导,以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进行治疗。
1.3指标判定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通过空腹血糖量与住院时间进行判定,正常范围中,空腹血糖含量越低,出院时间越短,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进行计量资料()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空腹血糖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2型糖尿病发病受遗传、环境、年龄、种族、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大多为存在但不明显,少部分出现胰岛素产生过多但作用质量差的现象,所以相对来讲,2型糖尿病患者依旧处于缺少胰岛素的状态[3]。现目前,治疗2型胰岛素的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其作用效果是刺激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后期病情严重时,也会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4]。多学科协作护理综合了医院中多个科室的力量共同为糖尿病患者服务,能针对性的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保证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加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能力与生活质量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水平。多学科协作要求医护人员接受相关培训,要求各科室间相互协助,极大程度上加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使之相互促进发展,对医院各科室的长远发展及医护人员个人的多样性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5]。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的空腹血糖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围术期2型糖尿病病人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娜,张培莉.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围术期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04):711-714.
[2]魏洪艳.多学科团队协作延续护理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7):103.
[3]李曙娟,孙月明,李倩.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2):1846-1849.
[4]张珏.多学科团队协作延续护理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4):211-213.
[5]戎慧媛,冯小培,段海琪.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6):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