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期   作者:王宁春
[导读]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运用。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入院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76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儿均分成2组,参考组(38例)和普通组(38例)。普通组进行传统护理,参考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经护理后,较于普通组,参考组的护理满意度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可看出,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另外还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愈来愈多的临床医学工作人员建议在小儿诊治中运用静脉留置针。由于静脉留置针在运用阶段中基本不会限制患儿活动,对医护人员而言,操作较为简便,能防止多次频繁穿刺,有效控制患儿的疼痛感。为了最大限度的防止在实施静脉留置针的阶段中,发生留置针脱落以及堵塞情况,可辅助运用护理措施和手段[1]。本文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入院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76例纳入研究,详细资料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入院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76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儿均分成2组,参考组(38例)和普通组(38例)。参考组男女比例为28∶10,年龄处于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2.2)岁;普通组组男女比例为29∶9,年龄处于2-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3)岁。根据上述基础资料对比发现,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都同意将个人诊疗资料用作公开课题研究,科室以下发审核批复准予开展研究。
1.2方法
        普通组进行传统护理,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护理前后相关参数指标变化情况。参考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首先就是置管前护理,护理人员在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必须向患儿家属介绍穿刺的重要性和有关操作流程,使患儿家属更加清楚静脉留置针的意义,可更加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相关护理工作。另外护理人员需告知患儿家属事前的准备工作注意问题,从而在具体穿刺的过程中,良好的控制和降低患儿的疼痛感。假如患儿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情绪,护理人员需协同患儿家属对患儿实施心理疏导和安抚。其次就是置管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要确保整体穿刺过程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在穿刺结束后固定好针头实施血液采取,完成采取工作后,必须拔出血针,接着运用生理盐水实施消毒清洗。护理人员在置管后,按时对患儿的身体变化进行详细记录,严格观察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最后就是不良反应护理,一旦护理人员观察患儿进行留置的部位发生过敏以及水泡等不良现象,必须要及时进行拔出留置针操作,接着运用双氧水以及碘伏等物对发生不良情况的区域实施消毒处理[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由护士长和相关护士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依次对两组患儿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内容涵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仪器操作熟练程度以及其他类似内容,共计100 分,不满意低于60 分 ;基本满意 :60 ~ 80 分 ;非常满意 :80 ~ 100 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使用SPSS22.0版本,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t检测;检验使用χ2;数据分析P值如果小于0.05,则说明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后,较于普通组,参考组的护理满意度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和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讨论
        腹泻以及支气管炎等都是多见性的儿科疾病,在一定程度上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严重的威胁[3]。医学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留置针输液属于诊治儿科疾病的非常关键的手段,因此医院都较为注重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防止留置针遭受感染,进而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必须要不断的提升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总体质量,而综合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的关键方式,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通过上文的实验对比结果可知,经护理后,较于普通组,参考组的护理满意度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得出相关结论, 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另外还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通过以上的护理方法操作和数据进行比较可看出,参考组患儿的整体护理效果更加优于普通组患儿,而参考组患儿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次数较小,但是普通组患儿就相对频繁,具体来看,置管前护理可显著的提升患儿家属提前认知,提升患儿家属同患儿的主动配合度;置管护理可最大限度的防止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避免遭受感染;不良反应护理,可确保护理人员对患儿的身体变化进行即时的观察,让患儿在发生不良反应后,可及时得到相关的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为了更好的缓解患儿痛苦,儿科必须运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进行穿刺前,应选取富有弹性以及血流丰富,另外较直的血管,实施穿刺时,必须保证轻以及准,更好的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需对静脉留置针实施固定,不过假如患儿治疗时间过长,极易使得留置针脱落现象的出现,所以护理人员需对留置针实施护理干预,及时更换敷贴,确保不同类型操作的无菌性,控制感染发生率。另外静脉留置针并不能长时间运用,一般留置时间为4 d左右。留置阶段, 护理人员必须对皮肤的异常反应进行严格观察,如果发生压疮以及红肿等不良反应时,必须及时拔针操作。综合护理是近年来临床运用非常全新的护理方法,目前逐步运用到临床护理和诊治过程中,可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因此综合护理运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不但有效提升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还可显著提高不同类型儿科疾病治疗疗效,因此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运用综合护理,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总而言之,对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 可显著控制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有效提升治疗成效。


参考文献
[1] 聂耸. 综合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健康之友, 2019, 000(004):178-179.
[2] 童丹丹. 综合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35):105.
[3] 朱圣敏, 田春霞. 综合护理模式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16):147+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