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 ICU 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期   作者:朱睿涵 袁士舒
[导读]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者88例ICU重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抢救后存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应用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ICU重症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生活质量;负性情绪
    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临床重症疾病监护的加强型病房。ICU重症患者由于其病情对机体损伤较大,患者易产生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4例ICU重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旨在为临床利用心理护理干预改善ICU重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88例ICU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本研究均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观察组44例患者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49.32±3.52)岁。对照组44例患者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9.65±4.21)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发病急、病情危重。(2)均可能发生机体严重损失或死亡。(3)均自愿参加并签署协议书。
        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2)患有重要脏器恶性肿瘤。(3)严重心、脑功能障碍。(4)经抢救后一直昏迷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入院宣教及常规心理干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随时患者监测病情,叮嘱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同时针对患者疾病及临床资料对患者相关并发症进行预防。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叙事护理理念的针对性心理干预 。具体内容:①叙事干预,首先需评估ICU重症患者的负面情绪心理,告知ICU重症患者情绪可通过护理技巧获得改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此过程中获取ICU重症患者信任,确定交谈主题,聆听患者讲述的故事,并且在患者叙事过程中记录患者情绪关键词以及高频词,护理人员代入患者角色,感受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同时记录ICU重症患者的应对方法以及感受。在患者完成叙事后护理人员给予其正向反馈,肯定患者在面对负性心理所做的积极对抗,疏解者存在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负面情绪对身体康复的不利影响,解释疾病的相关治疗方式及有效性,并对其情绪进行指导,帮助患者适应新环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缓解患者担忧情绪,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②强化心理护理干预,ICU重症患者由于丧失一定的生活能力,对自身疾病担忧及对家庭造成的负担,使的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应每日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每日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定期进行心理沟通,每次30分钟,每周3三次。③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告知患者病情及注意事项的同时,告知家属可通过鼓励、陪伴患者,增强积极性。④护理人员应定期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通过分散注意力等针对性方式排出负面情绪,调动患者自身潜意识的积极因素,同时根据情况适当给予药物控制,调节心态。持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护理人员采用SAS评分、SDS评分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4周后负性情绪变化。
    (2)护理人员采用SF-36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4周后生活质量,共7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总分为各维度得分之和,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SAS及SD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医疗设备及护理质量越来高,因此高质量的护理方式是当前临床医护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ICU是医院物资及人员配备最佳的加强型病房,其中设立中心监控系统,可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可及时进行治疗[2]。有研究表示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影响,不良情绪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护理人员对ICU重症患者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负性情绪根源,并针对性疏导,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讲述疾病治疗方式及其有效性,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渐缓解患者负性情绪[3]。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表示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的情况下,使患者有一个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减轻因负性情绪对机体造成的负担,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应用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ICU重症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靓静, 严文飞.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7, 4(26):282-283.
[2]周彩娟,夏静.探讨心理护理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3):127-128.
[3]李星怡. 心理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校医, 2019, 33(7):542-543.
[4]朱彬彬.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改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1):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