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糖尿病,危险的“孪生兄弟”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期   作者: 罗富琼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无论饮食还是生活习惯都与过去有所不同,科技水平提高,更多的智能化产品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无论饮食还是生活习惯都与过去有所不同,科技水平提高,更多的智能化产品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吃得好,运动少,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就会增加四分之一。现阶段已有高达1.2亿的中国人患有高血压。 而糖尿病的数据也是相当惊人的,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1.1亿的糖尿病患者,患病率高达11.6%,高居世界首位。2018年20岁-79岁之间的人群中,大约有 400 万人死于糖尿病。

        临床医学研究证实,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的概率明显的要高于普通人,大约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同时伴有高血压。老年糖尿病人的高血压发病率可高达60%,而已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几乎无一例外都患有高血压。
        糖尿病人同时患有高血压会加重对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损害,糖尿病可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二者互相作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比单纯高血压的患者高出约三倍。除了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也会加速视网膜及肾脏的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高度重视高血压的防治。
         为什么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高血压呢?
        1、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可使血脂升高,而高血脂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因素。
        2、糖尿病对血管紧张素非常敏感(查新这种说法的准确性),而血管紧张素具有使血压升高的作用。
        3、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坏,而肾血管的损害导致血压升高。
        4、糖尿病患者因长期的高血糖,血管壁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血液粘稠度的增加使血管内部的阻力变大,这些因素都可以引起高血压。
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高度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在血糖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加强
血压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为了更好控制血糖、血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它们的控制目标:
        1、针对单纯的高血压患者,按照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血压要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但是如果是同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的,血压就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或进展。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患者同时伴有肾功能的损坏,血压要控制在120/75毫米汞柱以下。
        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通常根据病人的年龄、病程以及身体状况有比较弹性的控制标准。如果患者比较年轻,患病时间短,又没有出现并发症,血糖控制越接近正常值越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严格控制,比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6-8mmol/L左右;如果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多,并伴有心脑血管等并发症,血糖的控制目标就可以放宽一些,空腹血糖控制在8-1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12mmol/L左右,最高也不超过13.9mmol/L。大多数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6-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10mmol/L就可以。


        糖尿病和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都是非常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加强科学正确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的防治
        1、引起糖尿病的原因除了遗传、年龄因素我们无法改变外,其他的环境因素我们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喜吃但不喜欢活动,肥胖,吸烟、喝酒、熬夜等。因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运动锻炼对预防糖尿病非常有益。
        2、在饮食方面,合理控制总摄入量,饮食营养均衡,维持理想体重。重视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偶尔吃的过量,可通过增加运动量来消耗掉。避免长期暴饮暴食,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压风险。减肥者可每天同一时间测量体重,观察减肥效果同时还可督促坚持减肥计划。
        3、适当的进行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肥胖患者可增加机体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除可降低血糖、降体重,提高心肺功能外,还可增加对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控制得更好。运动项目、运动强度的选择和运动时间的长短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必要时与医生或运动师共同制定运动计划。总之,要选择适合病人病情以及病人感兴趣且容易坚持的项目。运动形式不要只拘泥于一种,可以多种运动结合进行,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4、糖尿病的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不愉快或想不通的事多与朋友、亲人交流,因为负面情绪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烦躁、焦虑和抑郁导致睡眠不好,会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要定期复诊,一般情况下1个复诊一次,坚持规范的治疗,定期监测血管、心功能、肾功能、血压、血脂等情况。延缓心脑血管、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或已有病情的加重,提高生存质量。
        高血压的防治
        1、饮食上要注意减少脂肪和盐的摄入量,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糕点、甜食等,尽量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鱼、瘦肉、蘑菇、低脂奶制品等。每天盐的摄入量应该低于6g。
        2、控制体重、合理减肥.肥胖的人群患有高血压的概率比正常体重的人群要高很多,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控制总的热量摄入,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进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运动,帮助减脂减重,尽可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3、戒烟戒酒,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大量的饮酒,尤其是一些高度酒,会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因此戒烟戒酒可以更好的控制血压。
        4、做好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定时的休息进餐,定期测量血压,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平稳。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慢性疾病,因此不可以随便停药,需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用药。避免由于不规律治疗血压长期控制不好导致的脑淤血、心衰、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