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高危妊娠行剖宫产产妇分别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和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探讨其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120例,是我院行剖宫产术高危妊娠产妇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19年10月。其中60例患者接受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视为对照组;另外60例患者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视为观察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情况以及产后出血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2h、术后2-24h内的出血量情况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率、输血率、辅助止血措施干预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有助于挽救产妇的生命安全,特别是行剖宫产术高危妊娠产妇。
关键词: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预防效果
现阶段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我国新生儿的诞生数量不断增加,为更好的保障母婴生命安全,需要对其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加强警惕。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发病率较高,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以及产妇家庭造成严重影响[1]。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缩宫素是临床常用药物,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量,对于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或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对高危妊娠行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120例,是我院行剖宫产术高危妊娠产妇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19年10月。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女性60例,患者年龄范围(22-38)岁,平均年龄为(28.14±4.89)岁,其中胎盘早剥27例,瘢痕子宫19例,前置胎盘14例;对照组:女性60例,患者年龄范围(23-38)岁,平均年龄为(28.74±4.27)岁,其中胎盘早剥24例,瘢痕子宫21例,前置胎盘15例。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接受剖宫产手术,胎儿娩出后,对照组产妇接受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产妇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号H10800007;生产企业: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1mg,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850;生产企业: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10U;观察组产妇接受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于产妇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4183;生产企业: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250 μg (1 mL),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U[3]。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2h以及术后2-24h之内的出血量情况,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2)记录两组患者出血率、输血率、附加止血措施(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结扎等止血措施)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2h以及术后2-24h之内的出血量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2h、术后2-24h内的出血量情况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png)
2.2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率、输血率、辅助止血干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率、输血率、辅助止血措施干预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png)
3.讨论
现阶段受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剖宫产、引产率不断上升,导致瘢痕子宫、胎盘早剥以及前置胎盘等多种产科合并症发病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同样也增加了产后出血几率[4]。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行剖宫产高危妊娠产妇,给产科医生带来了许多压力。
缩宫素是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办法,主要用于治疗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症状,药物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促使其发生强直性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功效,但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导致该药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需要加以改进[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止血效果更明显,术后出血率、输血率以及辅助止血干预率较低,充分表明其应用价值。其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有效刺激妊娠子宫肌层收缩,促进血液循环,促使子宫平滑肌加强收缩力度,可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形成有效血栓,能够有效减少宫缩乏力的现象,可在胎盘部位发挥止血作用,联合宫缩素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止血治疗效果[6]。
综述所述,相比于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有助于挽救产妇的生命安全,特别是行剖宫产术高危妊娠产妇。
参考文献:
[1]黄华, 杨建碧. 前列腺素类药物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44(5):597-599,603.
[2]姜小华, 王敏, 冯亚娟, 等. 卡前列甲酯栓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9,25(16):14-16页 共3页.
[3]余虹铃.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 2018,25(6):3-4页 共2页.
[4]吴艳晶.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和护理分析[J]. 药品评价, 2016, 13(19):48-50.
[5]连海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9):175-177.
[6]邰莹, 刘海霞, 陈必良. 不同药物联合缩宫素对预防剖宫产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 30(7):84-87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