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知多少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期   作者:赵青
[导读]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较为少见。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较为少见。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转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一周后恢复。对于如何预防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对此次疾病是否起到了预防的作用呢?下面就来讨论一下,中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
        《黄帝内经》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从病位即邪气攻击的脏腑来看,主要是肺和脾,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中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到什么作用?
    中医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及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病毒感染与机体免疫状态在进行搏斗,中医治疗往往不是着眼于病,而是通过跳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组织中医药专家积极参与医疗救治,尤其是重症、危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可以全程、全方位的发挥作用。
   中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疗中已经显示明确的疗效。中药在改善退热、恶心、呕吐、控制病情进展及靶器官的保护、维护心肺肾功能等方面,有具有一定的作用。
有没有已经证实有效的中成药或者中药成分?
        依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症状,此病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核心病机为“湿、毒、淤、闭”,病位在肺、脾,可伤络入血。此次发现的冠状病毒是一种先前并未发现发过的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没有特效药或疫苗。目前,研究小组正在积极的对抗病毒作用的中药进行筛选与评价。

其中,中医预防方案有二: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号方:苍术3g,金银花5g,陈皮3g,芦根2g,桑叶2g,生黄芪10g(开水泡,代茶饮,7-10天);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二号方:生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10g,贯众6g,金银花10g,佩兰10g,陈皮6g(煎服,每日一付,分二次,7-10天)。
        根据体质的不同中医推荐用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①肺脾气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中医推荐处方: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甘草6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推荐中成药:补气健脾类。②气阴两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虚无力。推荐处方:南北沙参各10g、麦冬15g、西洋参6g、五味子6g、生石膏15g(先煎)、淡竹叶10g、桑叶10g、芦根15g、丹参15g、生甘草6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推荐中成药:益气养阴类。
        对于其饮食,中医也给出了一些建议,要保证膳食平衡、食物多样、注重饮水、通利二便,并注重开胃、利肺、安神、通便。根据食物属性和患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①有怕冷、胃凉等症状的,推荐生姜、葱、芥菜、芫荽等;②有咽干、口干、心烦等症状的,推荐绿茶、豆豉、杨桃等;③有咳嗽、咯痰等症状的,推荐梨、百合、落花生、杏仁、白果、乌梅、小白菜、橘皮、紫苏等;④有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的,推荐山楂、山药、白扁豆、茯苓、葛根、莱菔子、砂仁等;⑤有便秘等症状的,推荐蜂蜜、香蕉、火麻仁等;⑥有失眠等症状的,推荐酸枣仁、柏子仁等。
居家观察病人预防方法?
        中医治疗方案明确将临床治疗分为4个阶段,即初期“寒湿郁肺”、中期“疫毒闭肺”、重症期“内闭外脱”、恢复期“肺脾气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推荐处方、推荐剂量。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及居家医学观察病人、发热门诊病人、急诊留观病人及住院病人较多,方案专门确立了医学观察期和治疗方案:对临床表现“乏力伴胃肠不适”的,可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对“乏力伴发热”的,可服用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