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曹红燕
[导读]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伴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学音乐教学也在进行改革。小学音乐教学的这次改革解决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注重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曹红燕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伴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学音乐教学也在进行改革。小学音乐教学的这次改革解决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注重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学生;音乐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026-02

        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全面成长。《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对学生有这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燃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一、音乐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音乐素养是指在音乐知识理论、技能中,通过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评估及诊断形成的一种与个人认知模式及性格发展相符的能力,被学术界认为是学习品格,根据外部环境及内部心理因素形成的学习素养。从目前教育学理论研究态势来看,音乐素养培养方法是根据音乐教育对象学习能力及专业知识掌握情况量身定制的一套教学系统,具有系统化、个体化、特殊化等特征,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需要。通常情况下,核心素养是从学生潜能开发、文化素养培养、知识理论传授、技能培养等方面培养学生形成的思维认知模式,学生能结合特有的思维逻辑及认知习惯从多个角度学习音乐知识及科学理论,形成符合个人发展的学习系统。动能教学理论认为:当教育个体具备专业学科素养并掌握知识传授方法时,就能引导被教育个体形成专业素养,并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总之,当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形成音乐素养并掌握教学方法及技能时,能引导小学生形成音乐素养,促进小学生形成音乐实践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作为小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进一步贯彻与实施下,音乐教学的体制与内容逐渐趋向于完善化,这使得音乐教学的要求也相应增多。目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知识的启蒙教育,因小学生此阶段的思维能力比较活跃,若在此阶段对小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未来的音乐素养或能力锻炼,都具有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不同的音乐类型,蕴含的情感与文化也各不相同,适当地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引导,能够让小学生认识到各种的音乐知识与情感,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价值观而言,具有较多的有利之处。
        三、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首先,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一般只对学生进行歌唱练习,按照课本上的五线谱让学生唱歌,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夠顺利的完成。其次,学校对于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很多音乐教师不能够定期的进行培训,学习先进性、系统性的音乐知识。导致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够找到学生喜爱的点,不能够在课堂上展示音乐课的作用。再次,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单一,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符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长此以往,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打消,影响到音乐教学不能够展现出真正的价值。最后,小学生面对着小升初的压力,比较看重学习数语外知识,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不是很看重,时常会把时间运用到重点科目上,占用音乐课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够对音乐课有充足的认识,限制了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了兴趣。
        四、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现在仍然有很多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按部就班,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仍然以教师为主,教师领唱,学生跟唱,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要让孩子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唯一的方法就是兴趣的培养。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是单一的,所以音乐也是他兴趣的一部分。当听到动感的DJ音乐,无论大人小孩都会不自觉的踩点子,跟节拍。这就是每个人骨子里的音乐细胞在起作用。兴趣使得孩子会去研究他喜欢的学科,将枯燥的乐理知识形象的传授给学生,促进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的发展。第一,有意义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身心愉悦。只有不断出奇招,才能抓住孩子的身心,抓住他们好学的动力,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第二,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心灵必须用具有感染力的情境去带动他们,让他们在教学的活跃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可以是角色扮演、模仿、创设性编剧等等都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第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创设性的让课堂充满童趣。教师扮演好“孩子王”的角色,让孩子亲近老师,跟着老师的步伐进入音乐的殿堂。第四,多与活动、游戏来进行教学。在游戏活动中完成教学是孩子最喜欢的,这就告诉教师要多专研课题,多思考如何让所上课题具有游戏性。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受到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音乐教学的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小学生在面临比较好奇的音乐学习知识时,也不敢对音乐教师提出问题,这容易影响小学生的各种思维发展,阻碍了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此种情况,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正确看待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改变个人教学的思想观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音乐教学,并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其能够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让小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够充分发挥,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素养。此外教师需要注重于个人专业水平的提升,确保其在面临小学生提出的各种好奇问题或创新问题时,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使得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进一步得到良好培养。
        (四)构建小组合作探究型的音乐课堂
        在高等教育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在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音乐素养,教师要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对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综合评估,根据评估对掌握的第一手教学材料做出分析,找到解决方法,构建立体化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认知规律采用立体化教学方法,通过打造立体化教学目标、构建立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立体化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而言,音乐课堂教学目标是导向,是音乐知识学习的方向,缺少学习目标的指引,学生难以回归音乐教学本质目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为主体,学科问题设置为导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独立思考。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认知思维,以专业化音乐学科问题探究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高效率学习音乐知识及技能。
        (五)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多媒体的艺术性在于能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更能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副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常常是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初步的联想、想象,从而达到共鸣的目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显著的。通过视唱、听赏,不但可以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意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在音乐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 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 还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例如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清晰的咬字吐字、较好的音准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的声音、真挚的感情等,从而把歌曲所要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展现出来,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现有的音乐作品,还可以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听赏音乐的能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钢琴的不同音区弹奏同一首乐曲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几种不同音区呈现出来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为今后欣赏其他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音乐是一门源源流长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课标的改革,音乐艺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要意识到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按照教学规律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洪静丽.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94-95.
[2]朱雅琳.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方法及应用[J].学周刊,2020(15):147-148.
[3]江占国.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外企业家,2020(15):209.
[4]吴洋.基于素质导向的小学音乐教学浅析[J].学周刊,2020(02):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