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黄有泰
[导读] 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核心,无论在哪一个阶段的教育工作中,这都是需要被一直贯彻的,特别是高中这个特殊而又关键的时期。现实中,许多教育工作者为了所谓的高分严重忽视了思品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能否培育出拥有优异成绩的学生也不是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当代的教育工作者们要认真思索时代的需求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要素,坚持贯彻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教学工作实践中的实效性。

黄有泰    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核心,无论在哪一个阶段的教育工作中,这都是需要被一直贯彻的,特别是高中这个特殊而又关键的时期。现实中,许多教育工作者为了所谓的高分严重忽视了思品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能否培育出拥有优异成绩的学生也不是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当代的教育工作者们要认真思索时代的需求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要素,坚持贯彻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教学工作实践中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051-01

        引言: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但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在如今的高中思想品德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中思想品德管理的全面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高中思想品德管理全面提升对策。
        一、高中思想品德管理的基本现状
        (一)学校与家庭两者缺乏合作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大多数人认为学校才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在家庭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并且学校在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时也未能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一般仅仅是在出现思想品德问题后,才会想着寻求家长帮助。另外,在之前传统的高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把重点都放在理论教育上,根本没有高度重视学生参与思想品德实践的积极性。
        (二)思想品德评价过于理想化
        在高中思想品德管理中,正是由于未能综合了解和掌握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因此,才导致思想品德目标与思想品德评价过于理想化。如果思想品德目标要求非常高,并且严重脱离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就非常容易导致思想品德评价理想化。照这样发展下去,非常容易导致一些不好的情况发生。要是没有针对性地评价措施,就会导致在判定学生品德时依然看重的是成绩。造成绝大多数高中教师只是关注教学成绩的考核,根本不重视思想品德。
        (三)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纵观实际,我们如今很多高中的思想品德课都采取的是满堂灌输式、填鸭式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认为道德的形成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自身的道德生活实践有关。其实就是说学生的道德与规范内化没有多大关系,就算是依靠教,也不一定能形成。



        二、高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紧跟时代步伐
        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在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中,教师们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去满足时代的需求,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道德并不是亘古不变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当代道德的要求和几年前,几十年前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样,如果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只是捧着几年前的课本为学生讲解道德的内涵,道德的意义,那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将会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要抱着一颗不断学习的心,不断了解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是教师要认真思索的。同时,对待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只有这样,将其与紧跟时代步伐相结合才能增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二)榜样的力量
        教师可以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践行中的榜样,但榜样并不局限于教师。教师也要深入发掘榜样的力量,将焦裕禄,邓稼先,杨利伟等同志的事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将他们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但由于每位学生的性格不同,其他各方面特征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希望榜样发挥力量之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质,明白他们心目中真正称得上是榜样的人是什么样的存在,根据这些特质,教师在此基础上尽力灌输与他们特质相对应的积极正能量的榜样精神,这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师很难用空泛的语言让学生真正懂得道德的深刻含义,但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经历那些课本上的案例又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模拟场景,营造一种环境,让学生进入到其中,这样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就会更加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并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同学根据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排练情景剧,或者其他的呈现方式。这个方法有两个好处:小组行动会激发大家的团队精神,自主发挥创造力去呈现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学生所有呈现的东西都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后产生的,这样的意义就是,在教师正式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这样教师正式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时候就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在高中阶段的开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效果,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中产生着无法估量的作用,若教师依然采取成绩高于一切的态度,不认真探索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深刻含义,不用心去改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手段,不真正去增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未来道路的成长。教育工作者们都明白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因此不敢轻易变革去采取新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们也要知道,只有变革才会有收获,才会有成长,学生才会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杨喜.浅谈如何增强高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8(9):24-24.
[2]郑细疆.新时期高中班主任思想品德工作的有效性探析[J].新课程(下),2017(24):230-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