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感悟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向熹
[导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新课改下的科学课,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是最常用并且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不仅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本文通过我真实的教学实践总结了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感悟。

向熹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628017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新课改下的科学课,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是最常用并且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不仅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本文通过我真实的教学实践总结了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041-01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自身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而加强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自主探究,掌握科学基本规律
        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多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来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参与了探究过程,在大脑中就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在主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生命之源——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水具有毛细现象,我就准备了烧杯、红色的水、薄纸巾,通过实验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我把实验步骤提前告知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剪一条薄纸巾,把纸巾下端的一部分放入有颜色的水中,用粉笔吸墨水。通过实验,学生会看到水沿着有孔的材料往上“爬”,或者是向四周扩散,这就是水的毛细现象。实验不仅简单易行,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就明确了科学规律。
        二、自主设计,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一种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是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使用有利于帮助小学生通过做实验的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实验原则,同时也有助于使小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养成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进而促进不断奋进,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的养成。例如:“在学习磁铁能隔物体吸铁?”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磁铁、铁钉、塑料杯、玻璃、铅笔、硬币等放到材料箱中。并告知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自己选取实验材料,认真地观察记载,得出结论:磁铁隔着一些薄的物体也能吸铁。这样的实验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三、合作探究,提炼知识框架体系
        合作学习是鼓励学生参与科学课堂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逐步地提高学习能力。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在沟通中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通过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开阔视野,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果实和种子”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我通过合作实验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探究。我将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四个一样大的透明瓶子、餐巾纸或者是纱布、一些同种植物的种子。之后我让学生把瓶子里都放两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将1号瓶拧紧;2、3好瓶内撒一些水,将2号瓶放入冰箱;4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之后盖好盖子;把1、3、4号瓶子放在阳光下,一个星期后观察他们的现象。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只有3号瓶内的种子发芽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会发现1号瓶中没有充足的水分;2号瓶没有适宜的温度;4号瓶因为被封闭,没有足够的空气,所以1、3、4号瓶的种子都没有发芽。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他们可以全面地分析问题,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巧妙评价,提升学生自信心
        科学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还在于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学生自信心的提升,源自教师的评价。在每堂课中教师要努力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在探究活动中有进步的表现,哪怕是一点点,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如能实事求是回答问题的,能积极思考问题的,探究中能积极合作的,能为他人成功而喝彩的,能认真地倾听他人发言的,只要某一方面较好,就给他鼓励性的评价。这是树立学生信心,帮助他们坚持探究的很有效果的方法。
        在学习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时,在“改变橡皮泥的沉浮”活动中,我出示一团橡皮泥,让学生推测它在水中是沉是浮,然后将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下沉。我问:大家能让橡皮泥浮上来吗?说说你的方法和理由。学生想到(如把橡皮泥和泡沫绑在一起;往水里加盐、加糖……)许许多多想法,虽然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但我都给了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后,追问:不借助任何材料,能让橡皮泥浮上来吗?说说你的方法和理由。这时由于学生在前面受到过表扬,他们会放大胆子去思考,就能促进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用一种全新的、赏识的眼光来评价孩子们的探究活动。要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喜悦,要把他们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索再学习的动力。
        五、结束语
        总之,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要真正上好一节实验课,科学探究要真正做到有效有序,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用活动来带动思维,用思维来改善活动。
参考文献:
[1]钱静.关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7.
[2]张素先.魅力科学课[M].西南師范大学出版社.2015.09.
[3]王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