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意设计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韦冰
[导读] 本文主要从创意法教育的备课形式、课程程序设计、学生的评价体系三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创意设计与研究。

韦冰    广西宾阳县宾州镇第五初级中学
【摘要】本文主要从创意法教育的备课形式、课程程序设计、学生的评价体系三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创意设计与研究。
【关键词】数学、创意、设计、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038-01

        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者。在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交流教学。本人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年多次参加的课题研究,提出存在初中数学的创意法教育研究应做好如下三个方面。
        一、创意法教育的备课形式。 创意法教育的备课教案叫做特殊教案,是写给学生看的教案,是以学生的口吻来写。与教师共同使用,教师的解析写在括号里,体现出创意法教育的理念。它的基础形式有:
        1、我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也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多种,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第二节《三视图》第一课时:三视图的有关概念为例,那么我们的学习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叫做主视图、什么叫做俯视图、什么叫做左视图。掌握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获得三视图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情感目标:体现师生合作的情感和与同学们合作的气氛。
        2、我的学习过程。创意法教育是科学地看待学生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平等自由发展,获得教育的最大实效。因材施教是创意法教育的使命,创意法教育体现为教师如何教学生做题目,采取何种新的解说方法。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第二节《三视图》第一课时,三视图的有关概念为例,我的学习过程如下:
        (1)生活引入: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事情离不开数学。七年级数学我们也学习了观察一个物体可以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观察。
        (2)基本功训练。①知识点学习。a.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动手操作实践,师生合作探究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四个数学概念。b.把画出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进行度量它们的长、宽、高,然后比较、讨论、总结、归纳。②知识点演练。a.画出一些基本几何体三视图。b.根据三视图画出实物图。 c.画出实际问题中的三视图。
        (3)题型训练:
        分别从视图有关概念、已知实物图说出视图、已知三视图说出实物图。能够从一般的几何体画出三视图和已知三视图画出几何体实物图的操作能力,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收获很大。
        (4)学以致用。运用已学过的三视图知识,画出我们所在的教室的立体几何图形和三视图。
        二、初中数学创意法教育的数学程序设计。 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在初中数学的课题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行兴趣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设计教学程序。具体做法如下:
        1.从学生的生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教学的入门。如果学生对教学没有兴趣,教师的讲课内容等于对牛弹琴,更谈不上有效教育。如果学生对教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地参与到教学当中,课堂气氛就会活泼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优带差,进行合作交流教学。


学生有了兴趣还不够,如果我们不能想方设法去延伸他们对知识的欲望,就会导致这一部分“差生”的学习兴趣减下来。怎样才能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呢?我们必须采取以优带差的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先让“最差”的学生说起,“最好”的学生后面再说,最后由“最差”的学生向教师汇报结果。这样达到以优带差,学生共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3.以鼓励为主。“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素质教育提出:学有用的数学,个个有成功,人人有进步。这也是创意法教育的精髓。要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寻找机会让他们成功,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尽量让他们进步。 他们得到表扬后学习兴趣大增,然后在小组讨论后又让他们分别代表小组进行汇报结果。
        4.以学生为主,促进数学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让学生全方位参与。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化被动为主动,改变学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风气形成,在课堂中创设新意。在教授例题时,让学生自己演练,对学生做得不够完善之处进行指导。在巩固知识时,让学生多做各种题型训练,最后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全过程都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创意法教学的创造新意之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做好从语法教学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所谓的最差与最好,我们不能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即考试分数来衡量,而要看这个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发展,也不能据学生的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果来衡量,而要看这个学生的整个发展过程来衡量;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人现象来衡量,要看他的合作情感如何来决定。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来进行,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我们从如下三方面去转化学生的评价体系。
        1.由重学生的知识到重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转化。例如: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数学考试分数得到100分,我们不能说这个学生是“最好”,如果这个学生没有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学生是“最差”,是书呆子,是死读书,没有变化,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只能是唯分数论。例如:你在课堂上认识:“5+7=12”。你不认识:“5角+7角=1元2角”。若别人买了5角和7角的两样东西,给你2元钱你不会找多少,证明你没有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髓的意识,那你就是“最差”的学生。
        2.从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到重学生的全过程的转化。一个学生的好与差,不能看学生的一时成绩作评价,还要看这个学生在发展全过程中是否有进步。如一个学生从刚进入初中时数学成绩是20分,到初中毕业时数学成绩是100分,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学生是最好的学生,虽然他开始数学成绩是“最差”,但是经过努力,在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他发展最快,最后成绩是最好的,用创意法教育理念来说就是“最差”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
        3.要从重学生个人到重学生合作情感的转化。一个学生是“差生”,但是只要他有合作的意识,几十个学生加起来,办法就会多起来,就能解决很多的问题,这些学生就会变成“最好”的学生。
        总之,创意法教育就是要求我们会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这就是素质教学的要求,也是我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初中教学典型课示例》数学/关松林主编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唐晓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