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周刚
[导读] 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广大教师要学会转变传统工作方式,重新构建教学结构,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而学生也要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广大物理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周刚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绐县大街镇中学
【摘要】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广大教师要学会转变传统工作方式,重新构建教学结构,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而学生也要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广大物理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068-01

        引言:教师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促进物理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从而提升物理教学质量。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形态,更是一种教学思维,而实现有效教学,则是从思维转化为形态的过程。
        一、深入分析教材
        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的过程中,首先要按照教育标准,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深入发掘教材中的多种教学元素,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下,教学伊始阶段,应让学生先了解物理学的整体性特征,如教材中的声、光、力、热、电这些内容的编排,每一个知识板块都作为独立的章节存在,但又通过能量这一概念将每个章节连接为了一个整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发掘探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再者,把握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以及掌握情况是便于教师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关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习惯性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等等,钻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物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以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为例,从“认识刻度尺”到“测量误差”再到“建立信息档案”和“平面镜成像”,这一过程完整的体现了物理学习由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分析论证——评估反思的过程,这也是教材中由易到难的教学内容的体现,旨在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逐步掌握物理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物理课本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情感,教师同时还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引领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进而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物理教学中。对物理学科的一些新的成果,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介绍给学生,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特点,把物理知识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在上课时,教师还要对导入的设计给予足够的设计,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故事或者学过的知识进行引入,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进行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情景,进而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物理知识。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可以把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实验进地讲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同时也可以把生活中的现象与实验中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进而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存在着物理知识。如在讲解惯性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匆忙跑步进教室并故意碰一下讲桌,进而引出惯性的概念和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的现象,并让学生列举出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与惯性有关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哪些惯性现象是可以利用的,哪些是惯性现象应该避免的。
        三、合理开展探究性实验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与技能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应只把物理实验看做是进行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而要有选择性地将一部分研究或是探索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事实,在集中的时间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或自主操作来获得结论,实现知识的内化。
        作为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学科之一,教师要采取创新有效的方法来完善物理实验教学,真正地做到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用实践验证真理。实验教学也可以分为演示实验、自制实验、分组实验等等,例如,在“大气压强”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取一个干净的塑料瓶,在瓶口吸气,瓶身会变形;取同样塑料瓶,灌入热水后拧紧瓶盖,然后再往瓶身上浇冷水,瓶身也会变形。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却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教师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第一个塑料瓶,由于瓶内气体被吸出,导致外界气压大于瓶内气压,故而引发瓶身变形;而第二个塑料瓶,在水蒸气遇冷后,会因为液化凝结的原因使气压降低,同样,外界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后引发瓶身变形,通过教师的演示加以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的同时,掌握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
        四、结语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结合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地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知识获取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海东.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09-210.
[2]李启国.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88.
[3]罗会财.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8-10-31(B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