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观念,让情感教育走进初中地理新课堂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郑敏
[导读]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创设富有生机课堂的必备因子,师生间融洽的关系,情感的深层次交流是获得地理课堂教学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足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郑敏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初级中学  444324
【摘要】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创设富有生机课堂的必备因子,师生间融洽的关系,情感的深层次交流是获得地理课堂教学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足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  情感教学  快乐课堂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063-02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实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 的一 种反应。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内涵具有广泛的意义,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我们称之为情感领域。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着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使学生主动、自发的参与到地理教学中,那么,在地理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呢?
        一、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课堂,让学生在情感交融中快乐学习地理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气氛中,在教师严厉呵责下,学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激情课堂的又一主要因子。教师应该多方了解和洞察学情、学生的心理,实现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知识交流和心理交流,要有预见性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当教学中学生出现消极情感或效果不太理想时,教师应对各方面情况进行反思,积极思考如何应对和改进,增进师生相互间的了解和勾通,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地图》这一课时,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首尔地铁线路图等,学生会对此普遍感到困难,进而产生焦虑畏难的情绪,甚至对地理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但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得当,让学生充分自学,课堂上又能组织好合作探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拉他们一把,给他们中肯的,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那么情形就大有改观。
        作为地理教师,我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不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理想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在是讲评测试卷课堂中,自己对某道题目讲评错误了而导致改错成绩分数。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解释道:“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大家勇敢地指出和帮我改正。”采取开发、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和老师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族的教学气氛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露短与出错,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二、以感人肺腑的情感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入情入境学习地理
        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很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理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如七年级上册讲到地形类型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


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由此可见,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三、挖掘新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情感视野,引发学生学习激情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更加广泛,课堂不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和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学习《天气与气候》内容时,提前一周时间给学习小组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注意观察天气符号,选择三个城市记录天气预报内容,然后进行比较,总结天气的要素、特点,给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质疑和补充。并抛出问题“为什么要关注天气?”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进行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并且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更好地渗透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地理学科本身就是研究人地关系内容的,要学生充分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说教,而应该以学生能感受到的、看得见的实例教学,这样的实例更具说服力。
        以近几年湖北严重的水患灾害为例,让学生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水灾产生的原因,对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思考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环保做点什么。学生积极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因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辩解,最终达成共识会心一笑。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还会没有兴趣,学习还会不积极吗?
        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思考中达到以境育情的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不断向学生抛出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参与教学,达到以境育情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内容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河北冬冷夏热”“为什么我们所处地区房屋多为坐北朝南”“在我们北方地区看房最好选择在什么时间”等。又如在学习“冬夏季风示意图”时,由于学生对气压知识不了解,解释不清楚高气压、低气压,就可以用当地的一句谚语“东南风,雨祖宗”来提问,这样很自然地理解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陆走向情况。这样就把枯燥无味的地理原理变得容易简单有趣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地理知识,也养成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地理审美情趣。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受到思想与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在地理教学中采取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且学生通过学习地理,不仅可以提高智力等方面的水平,同时也可以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只有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学习状态与精神,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反过来说,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负面与消极的情绪,那么也就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与理解地理知识,实现中学地理教学的目标。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课前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大纲教材为准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王黎丽 以情感教育促进英语教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119-120.
[2]霍彤 论情感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0,(03),121-122.
[3]陈瑛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0,(0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