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高峰
[导读]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比如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更为合理、适当放低了数学教学难度以及更加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等。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新教材的魅力。接下来,本人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做些总结,以期与各位教学同仁共同探讨。

高峰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  621100
【摘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比如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更为合理、适当放低了数学教学难度以及更加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等。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新教材的魅力。接下来,本人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做些总结,以期与各位教学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056-01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育部为了更好地推进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对教学大纲和数学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教材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思维方式的重构以及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在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来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以此来不断提升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寻求实际生活与数学教材的契合点,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类学科,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绝非仅仅是应对考试,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基于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一定要及时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寻求实际生活与数学教材的契合点,以使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此,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部分内容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呈现了空间几何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其中有金字塔、体育用球以及类似于圆柱或圆台形状的水壶等。随后,我对学生说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占据着空间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只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空间几何。空间几何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就拿房屋的设计图纸来说,哪个图纸不是用空间几何体来表示的呢?在航天方面,宇宙飞船的运行轨道等各方面的问题都要用空间几何来解决……”如此,通过寻求实际生活与数学教材的契合点,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创设促进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情境,实现师生良好互动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尤其是对于求知欲旺盛的高中生而言,问题是促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基于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可以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新教材的具体内容为依据来创设问题情境。如此,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汲取效果。
        例如,以“古典概型”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有一本好书,两位同学都想看。甲同学提议道:‘我们可以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放4个大小相同的球,分别标号为1,2,3,4,之后随机摸取一个球,摸到标号为偶数的人先看。’而乙同学则提议掷骰子:‘三点以下你先看,三点以上我先看。’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公平吗?”这一极富趣味性的问题一经提出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他们纷纷与周围的学生交流着各自的想法。如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还适时地切入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进而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对“古典概型”的特点有了一个较为深入地了解。
        三、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应当着力于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除了要向学生讲授课本知识之外,还应当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进行亲身参与。如此,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①1+2+3+…+100=?②1+2+3+…+n=?③Sn=a1+a2+…an=?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自行推导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对学生遇到的障碍和困惑及时予以针对性地指导。如此,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仅保障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有利于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以新教材内容为依托,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在习得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切实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获取高质量、高效化的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立苹.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法[J].学周刊,2014(33):96.
[2]王东刚.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的几个特色及教学处理[J].现代教育,2015(09):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