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学习在大班数学活动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李敏
[导读] 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来说,数学不是十以内的加减法口诀,它就像一个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操作性学习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该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孩子爱上数学。

李敏    重庆市北碚实验幼儿园  重庆  400700
【摘要】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来说,数学不是十以内的加减法口诀,它就像一个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操作性学习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该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孩子爱上数学。
【关键词】操作性学习幼儿园大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080-01

        一、采用多样的操作性学习形式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该建立在各种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相同的学习内容,幼儿喜欢各种各样的操作性学习方法。根据数学学习的内容,教师应灵活采用个体、群体、集体的操作形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使幼儿通过与材料、同伴的互动,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
        1.个别操作
        提供“毛毛虫”、“卡片接龙”、“连连看”等数学操作性学习材料,让幼儿独立完成关于顺数倒数的操作性学习。
        2.小组操作
        由于个别操作材料的局限性,幼儿的兴趣会在多次操作后下降,学会的幼儿不愿意重复。教师可以为两三个人的小组设计操作性学习材料如“玩纸牌”、“翻数卡接着数”,让幼儿和同伴在合作中完成相互操作,相互纠正,既体现合作性又体现趣味性。
        3.集体操作
        集体操作一般都融入到游戏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让幼儿在各种自由的游戏活动中操作材料、学习数学,幼儿就能快乐玩耍,轻松学习。集体操作可以在幼儿熟悉游戏方法的情况下采取竞赛的形式,提高幼儿的熟练度,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二、投放适宜的操作性学习材料
        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什么样的活动,并达到相应的目的,可以说,活动材料直接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幼儿对适宜的材料的操作过程,也可以说是将数学知识逐步内化的过程。
        1.材料应含目的性
        材料是达到目标的阶梯,在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把握幼儿能力水平和关心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意图选择活动内容,将学习内容制作成操作性强、科学强、耐久性强的材料,使幼儿在亲自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
        2.材料应具多样性
        对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的认知过程。幼儿们用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内化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构建新的知识。只通过一两种材料进行操作性学习,会限制幼儿的思维。因此在学习同样的数学内容时,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的种类应避免单一化,只有提供多种操作材料或发掘相同材料的多种娱乐方法,才有利于幼儿在不同的操作性学习中积极思考,牢固地构建相关的数学概念。
        3.材料应有层次性
        材料要适合幼儿发展水平,材料的投放既要注意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在投入相同的材料完成相同教育目标的情况下,根据幼儿的工作情况,在内容层次上投入不同的材料或不同的需求,使不同的幼儿能够适应各自发展水平,进行操作和探索。
        三、制订恰当的操作性学习规则
        数学操作性学习的规则是为了保证操作性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只有让幼儿理解了规则,才能减少操作性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达到操作性学习的真正目的。为此,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数学操作性学习规则,引导幼儿理解规则,并按照规则操作。
        1.隐性规则
        隐性规则多运用在按份投放的数学操作材料上,那么如何让幼儿更有目的地操作呢?教师可以设计操作程序示意图,或者设计幼儿可以验证正误的材料或活动参照卡、答案对应卡等,供幼儿检查正确与错误,使幼儿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纠正,达到自主操作和自主学习的效果。
        2.显性规则
        操作性学习材料的第一次投放要要讲清楚,让幼儿明白什么是规则,要怎么做;然后密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执行规则的情况,必要时可调整完善原规则。
        四、对操作性学习进行观察指导
        幼儿在学数数活动中的发展存在差异,即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学习方式、已有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必须观察和了解幼儿在数学操作学习中的表现,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幼儿的有效操作和学习。
        1.操作前的观察指导
        在操作前,教师会观察幼儿的操作表情和动作,注意个别幼儿,了解不能操作的的原因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如在“翻数卡接着数”的两个幼儿,完全不理解操作的要求,把卡片全部重叠在一起,不知道该怎么连接,教师就再次给予提示:告诉他卡片必须先摆放在书桌上。这种指导有助于幼儿把这次操作学习进行到底。
        2.操作中的观察指导
        操作过程是幼儿思维外露的过程,幼儿操作的过程因动作、经验、习惯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观察幼儿操作的具体过程,然后进行分析,并实施有目标的指导。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启发,让他们用正确的方法重新操作,获得经验,这样就避免幼儿的操作性学习无效。
        3.操作后的观察指导
        在操作性学习中,关注过程并不意味着忽视结果,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无论在集体教学还是区域活动,观察每个幼儿的操作过程比较困难。因此,观察操作结果的对错也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教师在第一时间知道哪些幼儿在本次操作性学习中存在困难,也可以让教师直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五、结束语
        采用多种形式的操作性学习,投放适宜的操作性学习材料,制订适当的操作性学习规则,实施观察的操作性学习指导,注意适当的操作学习表达,可以使幼儿的数学操作性学习变得有效。他们对各种决策方法和解决各种问题都有独特的眼光,我们成年人需要与时俱进地向幼儿学习,更新我们大脑中的数据库,与幼儿一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国明洁.玩具及操作性学习方式在大班幼儿数学领域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J].考试周刊,2017,(81):79.
[2]曾婷.折纸活动中教师干预对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3]益智类自制学前玩教具:小小快递员[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6):67-69.
[4]晁晓菲,陈勇,李海华,等.大班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失与构建——高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设计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7,(5):9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