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王全寿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迎来了改革和创新。秉承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模式,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组合作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更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高中物

王全寿    青海省西宁市第五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迎来了改革和创新。秉承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模式,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组合作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更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113-01

        引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教师有计划性地将全体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小组内其他成员互相交流意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体验探究过程,提高合作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素养,增强沟通能力,促进学习效率,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高中物理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给有需教学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一、科学进行分组,明确小组内分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首先需要物理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每个组内的学生数量要大体相等,要涵盖学习能力好、学习能力差、学习一般这三种层次的学生,方便小组合作过程中在组内能力强的帮助能力差的,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另外每个合作小组内要做好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进来。
        比如高一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老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主要观点,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进行改编和演示。老师作为旁观者,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创新思维,积极的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这节知识内容的探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创新问题情境,构建合作环境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需要物理老师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和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老师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凸显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物理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中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积极的围绕老师的问题情境在小组合作中来层层深入的完成系统物理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
        比如高一学习《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这节课时,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自主探究。物理老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射箭场景以及运动员踢足球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箭的动能为什么会发生从无到有的变化?足球的动能为什么发生改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很容易得出因为外力对物体做了功。接着老师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进行实验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可能会是什么关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的来进行实验探究,有的小组采用了重力法,有的小组设计了橡皮筋法,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过程中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紧密配合共同探究,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将数学方法应用进来,进而形成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以疑惑探究,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较为成熟,缺少的是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以及兴趣,特别是针对理论性强的物理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能够吸引其注意力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调动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以往“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性,通过疑惑探究的方式引导各组成员发散思维,积极动脑思考。
        例如,在讲授“弹力”这节课程时,经过初中时期的学习,高中生已经对“力”具备了初步的认知,像压力、重力、浮力等,在遇到新知识时多少会产生疑惑,如弹簧既可以拉长也可以挤压,但是不管经过怎样的抽拉最后依然会恢复原貌,手部也可以明显感觉到力的存在,拉长和挤压时产生的力也是有区别的,而且这个力既不是浮力也不是重力,学生此时就会感到疑惑,教师就可适时利用这些疑惑点对学生进行刺激,引导各小组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结束语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提高了高中物理的整体教学质量,构建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谭兴凡,黄治芳.促进小组合作,打造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6):69-70
[2]刘秋实.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构建普通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3]伍锐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