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对策 肖伟连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肖伟连
[导读] 在小学教育之中,德育教育占据重要地位,不断提升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整体有效性,对于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东明小学 肖伟连

摘要:在小学教育之中,德育教育占据重要地位,不断提升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整体有效性,对于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校长必须发挥出自身具有的引导作用,和班主任以及各科教师一同对德育教育现有工作体系加以完善,对德育教育进行创新,这样才可有效提升德育教育实际效果。本文在分析强化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希望对于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校长;德育教育
        前言:在学校教育之中,德育教育属于重要内容,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儿童树立起正确三观,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这对儿童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德育教育当中,校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校长只有对德育教育加以重视,并且积极对德育教育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促使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不断提升。
        一、强化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儿童综合素质
        伴随新课改逐渐深入,小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提升儿童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之上,而是应当促使儿童实现全面发展。在小学时期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所以,校长除了要求教师提升儿童学习能力之外,同时还需对德育教育加以重视。由于儿童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其学习成绩以及技能之上,同时还体现在儿童具有的人格魅力,儿童只有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这样才可获得他人认可以及信任,进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二)有助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小学教育除了培养儿童学习能力之外,同时还要促使儿童逐渐形成正确三观,有效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对良好道德品质进行继承以及发展是所有中华儿女必须承担的责任。然而,就当今社会而言,多数人对于传统文化并不重视,觉得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格格不入。为此,小学校长需引导教师在各科教学当中对传统文化加以渗透,进而对民族文化加以有效传承以及发展。
        (三)有助于培养儿童正确道德观念
        新时期,我国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所以,学习重点逐渐从知识掌握变成学会做人。而在小学是其强化德育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正确三观,让儿童日后更好的在社会当中立足。



        二、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良好校园文化
        构建良好校园环境乃是校长应当完成的重要工作。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期间,校长需不断对德育理念加以渗透,进而促使儿童身心实现健康发展。第一,校长许对校园网、板报以及宣传栏加以充分利用,借此来对德育教育具有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同时通过粘贴科学家以及革命领袖的画像,让儿童对科学和历史进行充分了解。第二,强化教室建设,构建德育教室以及美育教室,以此来创设良好德育氛围,对民族精神积极进行宣传。第三,积极组织德育活动,借助班级活动以及课外活动促使儿童全面发展[1]。第四,结合传统结合实施德育教育,组织全校师生一同观看一些爱国教育有关的宣传片,进而让儿童对重要节日和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促使德育教育整体效率不断提升。第五,校长还可组织全校儿童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学习,定期举办文艺比赛,对儿童实施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提升教师素质
        伴随时代发展以及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素质已经提出较高要求,各地学校为提高德育教育整体水平,必须对教育理念进行转变。教师具有的道德水平会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而且,教师具有的职业道德代表学校的精神文明。所以,校长许加大对于教师的培训力度,对教师开展职业道德方面教育,确保所有教师都认识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可对德育教育实际效果加以保证[2]。
        (三)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德育内容加以渗透
        为强化德育教育,校长需把德育和课堂教学进行结合。就小学教学而言,各学科和德育都存在紧密关联,所以教师需提倡教师在学科教学当中对德育内容加以渗透。为此,校长需让各科教师对学科性质以及特点加以把握,实施德育教育钱,必须充分发挥出学科优势,强化课堂教学具有的生动性。比如,校长可要求语文教师结合具体内容展开革命传统、爱国主义以及日常行为方面教育。要求思政教师紧抓生活性这个特征开展教学,这样才可对德育内容加以有效渗透。如此一来,可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促使德育教育整体效果有效提升[3]。
        结论:综上可知,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综合素质,有助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并且有助于培养儿童正确道德观念,这对儿童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学校领导,校长必须对德育教育加以重视,积极构建良好校园文化,提升教师素质,并且要求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德育内容加以渗透,这样才可促使德育教育整体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侯亚萍.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探讨德育实施路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4):63-65.
[2]林欢胜.小学管理中如何贯穿德育和安全理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26.
[3]周珏.创造可能:为了儿童的未来——银城小学德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7(19):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