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林贤昌
[导读] 数学教师对小学生开展课程教育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运用多种方式对班级学生实施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引导班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更好感受到学科知识所具备的运用魅力。

福建省仙游县龙华中心小学  林贤昌     邮政编码:351264

摘要:数学教师对小学生开展课程教育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运用多种方式对班级学生实施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引导班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更好感受到学科知识所具备的运用魅力。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认知能力与课程基础,数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立足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们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保障教学活动的实际效率。所以本文分析数学教师如何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期强化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活动;小学生;思维逻辑;教学理念
        前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会影响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也会限制学生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性运用的能力,不能收获更高层面的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与知识讲解思维,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们认知到课程知识的特色与实践运用价值。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认知特点与思维基础,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样能在增加班级学生对学科知识认知基础上强化课堂讲解的效率。
        一、数学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性的课堂导入,调动小学生的探索与认知动力
        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引导小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索与实践运用,不能保障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没有给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所以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让学生们体验到学科知识的魅力。基于信息技术体现出的应用优势,本文认为数学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性的课堂导入,调动小学生的探索与认知动力。
以“观察物体”课堂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某一事物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资源,然后对图片进行编号处理然后展示给学生们,让班级学生分析这些图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得到的。然后根据小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讲解,让学生们认知到物体观察的特色,对物体进行不同角度观察的技巧,分析课程知识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的现象与实际价值[1]。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强化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数学教师需要围绕课程内容与小学生的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其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
        研究指出数学教师应该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与知识讲解思维,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们认知到课程知识的特色与实践运用价值。如果对学生们开展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数学教师不能引导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与理解,也没有让学生们体验到学科知识的运用价值[2]。


而问题情境能指导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方面的探索与认知,利于整体教学活动开展效率的提高.所以本文认为数学教师需要围绕课程内容与小学生的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其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
        在对小学生开展“百分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提出多个层面的思考问题以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究与实践运用思考。“如何对百分数进行概念界定?”“百分数的表达方式有着什么样的特色?”“百分数在生活中运用的现象有哪些?体现出什么样的运用价值?”这样能指导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与思考,对百分数知识进行学习与运用探索,体验到课程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强化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数学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游戏比赛,锻炼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与计算能力
        因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会影响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增加学生们对教材内容的认知程度。所以数学教师需要改变陈旧的知识讲解模式与思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体验到课程知识的魅力与运用价值。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学习兴趣与认知特点,本文认为数学教师也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游戏比赛,锻炼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与计算能力。
        例如在对小学生开展“四则运算”课程知识讲解之后,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与课程重难点内容制定几组运算题目,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运算比赛,看哪些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获得正确的答案。在小学生运算基础上,数学教师应该分析班级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体现出的优势,结合几组运算题目对学生们进行四则运算方式与技巧的讲解[3]。这样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逻辑与运算能力,提高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与运算能力,以此引导小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数学教师能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强化学生们对课程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
        结论:立足以上研究得知数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文认为数学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性的课堂导入,调动小学生的探索与认知动力。同时,数学教师需要围绕课程内容与小学生的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其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此外,数学教师也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游戏比赛,锻炼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与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应超.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1):136-137.
[2]饶树涛.论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有效性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7(07):24-25.
[3]韩庆龙.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前开展课前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以人教版“自行车里的数学”一课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6):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