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组合作 促进生本课堂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李旭文
[导读]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人们彻底地转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从以“文”为本,逐步走向以 “学生”为本。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小学  李旭文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人们彻底地转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从以“文”为本,逐步走向以 “学生”为本。“生本教育”促成学生今日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与探究。顺应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我校提出了“思疑导学”教学模式。本文着重围绕“思疑导学”模式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的应用,阐述如何更好地打造小组合作的课堂。
【关键词】思疑导学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一、 什么是“思疑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思疑导学”的三个载体
        思疑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导学要求,学法点拨,自主生疑.导学要求部分主要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重点及难点,要求学生以此为目标进行学习。学法点拨中,教师通常会给出几个与课文重点相关的疑问,学生根据预习结果或借助网络工具等尝试解决。自主思疑则是思疑卡的“亮点”,学生根据预习,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思考,是“自主学习”的真实体现。
        习得卡——学生通过学习所得进行的练习或操练,(通过所学,你有何感悟)。习得卡的练习设计要服务于大部分学生,不宜难度过大,要针对本课的重点设计,切忌单一形式的练习,同时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此外,在完成习得卡时,应注意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以便更好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拓新卡——该卡的设计要有“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应尽可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 发散其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文知识。它不仅能使课堂所学能充分应用到生活当中,并且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究的品质,让学生主动“热爱学习”。
        (二)“思疑导学”的四个方面
        “思疑导学”的四个方面分别从“思”、“疑”、“导”、“学”四字展开:
        “思”是思考课堂学习内容中全局性统领性或者启发性和生成性的问题,一般由学生自主解决。“疑”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不解,是学生自学生成的关于学习内容的问题。“导”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生成的情况,加以概括总结,并和学生共同研讨解决的教学步骤和课堂流程设计。“学”是学生在课堂中除了自学研学外,还有拓展延伸的学习追求和实施。
        二、基于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中“思疑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资料收集——小荷才露尖尖角   
        品德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它让学生能学会生活,更好地立足社会。不同于其它学科,品德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基于这些特点,在开展该学科的教学之前,要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相应的“预习”,“预习”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既是一个“先学”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自主的学习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小组成员相互合作的有效性更高。
正因为有了课前小组成员相互合作“预习”的“结晶”,促使这节课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每位学生都表现得游刃有余,充分了解并熟悉了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人人有说有笑,绽放着多彩的笑脸。



        (二)互动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
        1. 情景模拟,提高合作兴趣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表演等活动形式,可以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的确,情景模拟的课堂,配上学生喜爱的头饰、图片、背景等,怎能不另学生蠢蠢欲动?显然,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个个活力四射,激起潜在的兴趣。
        2. 生活体验——分享合作硕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这更说明学生品德的良好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它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更应让学生体验生活,让品德课堂“生活化”。
        如一年级下册《春天说了什么》一课中,我带领小朋友在校园中发现春天的美。首先,以一首《春天在哪里》来揭出本课的主题,然后开始寻找春天。令人以外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并不是想象中的“盲人摸象”,他们按照我的要求几人一组,小手拉小手在校园里有模有样的寻找起了春天。之后,我们围成一圈,来说说春天的脚步,更令人惊喜的是,其中一组的小朋友以“春天的小花”为主题编出了一首小歌谣:春天的小花,开在围墙边,金灿灿的,像一串串谷穗;春天的小花,开在草丛间,亮闪闪的,像一只只萤火虫;春天的小花,开在树枝上,笑眯眯的,像一张张小脸蛋;春天的小花,开在我们的心里:多么美丽的春天啊!
短短歌谣,包含不可思议的创造力、令人赞叹不已的想象力!毋庸置疑,小朋友的优异表现来源于他们的身临其境,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发现式学习”,是从他们集体的内心中感悟出的智慧。
         3. 各抒己见——激起合作共鸣   
         有句名言说得好:“成功在于合作”,拥有合作,才能够拥抱成功。合作中以沟通达成共识,产生共鸣 在小组合作中,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思考发言的内容,这样才能促进高校的小组合作,并且从中受益、产生共鸣。“思疑导学”教学模式所倡导的小组合作要求学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种方式的小组合作、探讨,更能让学生从小就了解我们的“地球妈妈”,知道她的“含辛茹苦”,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更能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生活空间——地球。
        (三)课后拓展——映日荷花别样红
        课后拓展也是品德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品德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品德课程的拓展应该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培养良好的习惯,也就是说拓展文本的内涵。“思疑导学”品德课堂通常是通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学生对生活知识渴望的心理,来设计相应小组合作拓展任务。
        教育是平凡的,但作为一线的品德教师,我们更应该在这条道路上不断钻研探索,不断反思总结。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坚持以上作法,我相信我校的“思疑导学”模式会令我们的品德课堂更扎实有效,更接近生活,更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011版
2.倪柏根,《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3.王斌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折[J].现代中小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