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李春花
[导读] 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提高教育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将目光放在提高教学综合性与育人价值。

宁化县实验小学   李春花  365400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提高教育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将目光放在提高教学综合性与育人价值。语文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科目,更是有这样的追求,将目光放在保障课堂效率,体现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收获更多经验和训练,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积累更多的学识。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时间层面的精心设计。要保障教学内容有效性、趣味性,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入其中,保障教学效果。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为例,分析保障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路,提高教育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教学效率
        前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需要有明确的教学追求和目标。教师必须依靠素质教育思想,完成教学模式创新,丰富教学内容。众所周知小学语文同时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价值。小学语文有着多方面功能。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这样的过程开展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践素质。教师有必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明确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和提升,哪些活动可以改善。教师需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智力问题和非智力问题,让学生在素质得到培养同时,得到能力上的积极改造。教师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有效性。
        一、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过去课堂教学大多采取的是满堂灌方法,学生学习非常被动。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难以形成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信心。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十分分散、学生只能被动学习[1]。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将这一问题作为首要解决事项。在课堂上使用趣味方法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注入更多趣味性的要素,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学习质量。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和教师产生良好互动,成为课堂一份子。只有在学生明白课堂中自己是关键的一部分以后,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才会释放,并将自己的理解和内容分享出来,让整个课堂都变得充满活力,使得更多师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教育有效性。正因如此,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才需要重视挖掘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思路,找到合适的条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活力。
        如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本课内容建立深刻印象,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法演绎这篇课文。学生有的扮演裁缝,有的扮演顾客,在对话中,学生为了表现出真实的拟态,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充分融入其中。原本就有很强模仿力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如同戏精附体,每一个人都在灵活展现自己所表演的人物形态,扮演裁缝的学生不仅声音懒散,动作缓慢,就连回答问题都半天才给出答案,让全班同学忍俊不禁。而急性子顾客,不仅说话急,同时表情和动作也非常着急,让同学们看着都跟着一起着急。趣味性十足的课堂深深吸引了每一名学生,尤其是负责表演的学生,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探究明确角色定位
        为了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师不仅要释放学生的潜能和优势,也要明确自己才是课堂的主导者角色,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者角色。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知识并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学生一步步接触和探索之后自己理解和形成,并对新旧知识融合的。


教师更多的是要体现出自己的引导、启发作用,教师不要为学生包办、安排一切。教师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自信心。也就是说教师需要适度放手,让学生有规可遵,有律可寻[2]。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学习质量。对此教师可以配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现学生潜能和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合作的趣味以及团队的力量价值。在这样的过程中,收获成长、收获进步。比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布置几个任务:为什么小雨来会被称作英雄,如何看待雨来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对于文章中李大叔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看。学生在这几个问题的引导下,开始了对文章整体的分析和研究。学生在学习中,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最终产生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说因为雨来全家都是抗日战士,所以雨来也被称作英雄。也有学生说雨来为了保护八路军交通员,所以也可以将雨来英勇的表现看作是如同英雄。学生在这样的积极讨论中,形成了丰富的见解。最后小组总结答案,并在课堂上和教师对话、其他小组对话,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习惯提高教学效果
        高效教学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环境,同时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更多自学技巧、自学思路[3]。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此外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科学学习方法、科学学习方式。比如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其实就是在科学学习,是一种自学过程。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如果能够学的好、学的认真,那么学生既可以跟上教师进度。并且预习环节学生一般都会查找一些工具书、资料书,此时学生养成了终身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态度。教师平时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预习方法。用预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这一课是文言文,如果学生不提前预习,学生就无法了解课文讲解内容,跟不上教师教学进度。对此教师教学前,可以先布置预习任务:请自行利用课文下面的解释翻译整篇文章,了解为什么要借箭,为什么敢借箭,体现了故事几个主人公什么个性特点。学生在这样的任务下,开始了预习,学生不仅从预习的过程中了解了文章大概意思,并且根据教师的任务要求,找到了文章创作的几个关键点。更重要的是,学生用这样的过程找到了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并问题记录,在课堂上与教师交流问题,保障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结语:新时期背景下,为了保障语文教育有效性和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创新手段、创新教学思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设计更具有趣味性、针对性的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不再抵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自信心,让学生主动学习。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保障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温平.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的实践[J].名师在线,2020(13):37-38.
[2]王雷.探究有效教学,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0(14):149-150.
[3]马宝荣.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渠道[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