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常虹
[导读] 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强化孩子的生命意识,这是小学语文课的重要功能,在小学语文课中蕴藏着很多生命教育的资源,教师要对小学语文课展开深入挖掘,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生命理念。

邢台市桥东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常虹

摘要: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强化孩子的生命意识,这是小学语文课的重要功能,在小学语文课中蕴藏着很多生命教育的资源,教师要对小学语文课展开深入挖掘,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生命理念。本文分析小学语文课中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希望对小学语文课发挥出生命教育功能是有促进作用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前言:小学语文课中开展生命教育,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授课中,把握小学语文课的内容,适当将生命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课中,并对各类的教学手段展开利用,让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现阶段很多的学生表现出生命意识薄弱的情况,这种现象开始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而小学语文课中蕴含着很多生命教育的资源。
        一、生命教育的缺失
        (一)环境恶化
        国内的综合实力迅速提升,物质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1]。但是精神文明并未实现同步化的发展,特别是人们的生命意识,开始变得有些淡薄。这是因为一些负面思想的出现,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一定高度影响,很多的小学生也开始被这些因素影响,对生命不够敬畏,缺少对生命的责任感以及宽容度,很多学生出现伤害他人、伤害生命的情况,在面对一些生活问题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非常极端的想法以及行为。
        (二)资源缺乏
        小学语文课中有很多的篇目,都是实施生命教育的良好资源,但是多数教师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生命意识的挖掘。一些教师的应试思想是非常严重的[2]。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三)教学缺乏
        小学语文课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育人和生命教育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开展高质量的生命教育,让学生从小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但是因为功利主义的存在,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意志力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育。
        二、小学语文课中生命教育的路径
        (一)通过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小学语文课中开展阅读活动,不要仅仅是为了读文章和学文章,还需要让学生从文本中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用作者本身的价值观以及生命,对学生形成影响。


比如对《独坐敬亭山》的学习中,教师若仅仅关注对诗词表面意思的解读,学生无法对这首诗中的生命态度进行理解,也无法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在痛苦的环境中还是要坚持对生活的追求。若是教师对诗词的表面意思进行讲解,其实生命教育的资源就被浪费了。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孤”、“触”等关键词进行理解,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明白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中遇到一些挫折,需要直面这些挫折,不要退缩和逃避。再比如《触摸春天》的教学中,也是对生命教育展开渗透的重要机会,在文章中“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这句话就是非常有教育价值的,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个安静的女孩,成功在于对生命的热爱。
        (二)通过语文教材渗透生命教育
        小学语文课中教师要对课文进行认真研读,对其中的生命教育素材进行充分挖掘。在小学语文课中一些文章中蕴含着天文地理的一些知识,还有一些古代或者现代的故事,这些内容经过整理以及分类之后,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进行随时的记录以及感悟[3]。对一些好的句子进行摘抄,记住其中的关键词,反复进行思考以及阅读,在生活中适当应用.比如在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时候,教师结合文章中的爬山虎,怀念叶先生,其中就蕴含着一定的生命气息,教师要捕捉小学语文课中的知识点,对教材保持良好的敏感性,将小学语文课中一些生命教育的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对学生开展高质量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命。
        (三)让学生在自我想象中珍爱生命
        为了对小学语文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契机进行充分利用,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充分理解。同时教师在文章的省略以及空白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对人物的心理以及言行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充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金色的鱼钩》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并懂得生命是珍贵的,需要让生命展现出独特的价值,热爱生活。
        结论:总之,小学语文课中开展生命教育,可以让小学语文课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借助小学语文课中一些生命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对生命形成正确的认知,产生敬畏,提升学生对真善美的感悟,促进学生在心理健康以及道德品质方面的全面发展中,让学生可以从内心深处,明白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唐珊珊.教学语言: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一把钥匙”——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教学语言的价值[J].小学教学研究,2018(36):44-46.
[2]夏静.体验即成长:小学语文体验教学课堂教学范式例谈——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广玉兰》一课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8(35):4-9+2.
[3]周静.现代汉语教学应立足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需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18(35):7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